政策規劃追蹤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開啟超級貨幣寬鬆的政策,讓債務規模空前膨脹,加上疫情後時代,金融政策失靈,財政負擔加大,各國都面臨債台高築的窘境,如何解決國家財政問題是全球共通的課題。

背景說明

近年來政府財政惡化嚴重,首先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就是租稅負擔,從80年以後就只有12%左右,較其他國家偏低。其次是未償債餘額不斷增加,根據統計,2016年中央政府舉債1,439億元,其中730億元用來還債,2016未償長債達5兆3,721億元,若加上短期借款1,430億元,中央政府未償還長短債合計為5兆5,150億元,平均每人背負23.4萬元的債務,這個數字還沒有把18兆潛在負債計入,顯示國家財政的脆弱。

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紓困振興方案等,經費皆以特別預算編列。這筆龐大公共建設支出若加上後續經費、地方配合款、和未來一定會面臨的追加預算,總支出極可能破兆。在政府財政困窘之際,有必要嚴格監督,以免債留子孫,甚至進一步拖垮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照片

  • 2012成大財政論壇

    2012成大財政論壇

  • 王健壯

    王健壯

  • 李俊俋

    李俊俋

  • 江啟臣

    江啟臣

  • 林濁水

    林濁水

  • 黃秀端

    黃秀端

  • 羅傳賢

    羅傳賢

  • 朱雲漢

    朱雲漢

相關文章

 政院邀集討論《財劃法》,原以為能敲定最終版本,沒想到朝野風暴再起!主計總處18日召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研商會議,卻以削減已核定計畫補助款為要脅,訴求地方通過政院版《財劃法》,引來與會地方縣市代表強烈反彈。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更痛批此舉動輒影響數十億至上百億,嚴重違反信賴原則,也會讓地方預算編列陷困境,完全無助政策溝通。

 《財劃法》朝野大戰再起,在野黨14日通過再修正新版《財劃法》,行政院回擊越修越惡、將嚴重影響《公債法》上限和總預算編列。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表示,將全面迎戰,並在18日與地方進行討論,20日通過院版《財劃法》送立院。

 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以台灣為主角,點出台灣經濟在出口暢旺、貿易順差創新高的風光背後,潛藏被稱之為「台灣病」的結構性風險,而新台幣匯率長期被低估是元凶。

台灣央行與美國財政部已就匯率議題達成共識,並於昨(14)日台灣時間晚間8時30分(美東時間上午7時30分)同步發布聯合聲明。經與美方磋商後, 央行承諾自今年12月底起,有關央行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發布頻率,將由現行每半年改為每季公布一次。

壽險業者十年砸2兆元做匯率避險,卻未能真正化解風險。壽險公會正研擬提出匯率會計調整方案,並傾向AC債券攤銷法,引發學界正反意見。立委賴士葆昨(12)日表示,壽險業面臨匯率痛點仍應遵守國際財報準則;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說,國際準則是為了要「允當表達」,而非死守準則。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提出的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引發民怨聲浪四起,目前只得暫緩規劃。然而,台灣少子化及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不僅衝擊健保財務,四大退休基金更是岌岌可危。

為應對高齡化、少子化帶來的結構性壓力,並在維持一般健保費率不變的前提下鞏固財務,衛福部宣布啟動全民健保補充保費的重大改革方向。衛福部長石崇良於記者會中指出,本次修法是透過「三箭齊發」的措施,以期增進健保財務的公平性與永續性,目標是在年底或明年初將修法草案送入立法院審查,預計最快將於2027年正式上路。

壽險公會正在討論壽險公司匯率會計調整四個方案,預計11月送交金管會,這些方案皆違反國際會計原則,且大部分方案將原本要公允評價的匯率損益,改成自創之長期遞延或掩蓋,大大降低甚至幾乎不用匯率避險。 基於壽險業的高曝險,公會提案損害財報的透明度、鬆弛風險管理、影響台灣國際地位、未公平對待所有產業,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