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發布匯率議題聯合聲明 12月起干預匯市報告按季公布

台灣央行與美國財政部已就匯率議題達成共識,並於昨(14)日台灣時間晚間8時30分(美東時間上午7時30分)同步發布聯合聲明。經與美方磋商後,央行承諾自今年12月底起,有關央行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發布頻率,將由現行每半年改為每季公布一次。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昨日表示,台灣是近期第六個發表此類聲明的國家,美國財政部就匯率議題和各個國家分別達成共識後,逐一發表聯合聲明。之前陸續發表匯率議題聯合聲明國家包括日本、南韓、瑞士、泰國、馬來西亞。此次有關台灣央行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的發布頻率,由半年改為逐季;與台灣相同改為逐季公布有瑞士。

市場關心改為逐季公布是否會加大央行市場調節壓力?蔡烱民表示,在市場供需及各方面持續溝通下,壓力不大,且央行每月也會公布外匯存底數據。近期發布匯率議題聯合聲明的其他國家中,變更公布匯市干預金額情況,包括日本和南韓改為每月公布;泰國與馬來西亞改為每半年公布,之前兩國均未公布,至於台灣和瑞士則改為逐季公布。

另外,央行也與美國財政部強調,這次台美聯合聲明內容,主要是延續央行與美國財政部雙方長期溝通原則,包括一、不應操縱匯率,以避免阻礙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或取得不公平競爭優勢;二、干預匯市是以因應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為主,且宜採雙向干預。央行表示,事實上,這項原則與央行現行匯率政策實務操作一致。

央行並強調,在雙方磋商過程中,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官員表示,未來央行與美國財政部仍會在良好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交換意見。

財經官員:台匯率政策 美投信任票

據了解,美國財政部對台灣釋出罕見的高度信任,與南韓、瑞士等國不同,台灣並未被要求揭露外匯存底的幣別比重。財經官員認為,這形同美方給予台灣匯率政策上的「一票信任票」。金融圈人士分析,台灣外匯存底中,美元資產比重相對較高,對美方而言,這可以代表台灣對美方的「投名狀」,也因此,非關稅壁壘的談判才會先於關稅部分完成。不過,財經高層也透露,這顯示台美關稅的整體協議已近尾聲,有機會在近日公布。

央行官員說明,台美在此次關稅談判中分成兩條線併行。一條是行政院負責的「關稅」談判,主要處理投資、進出口與稅則;另一條線則由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直接對談「非關稅壁壘」談判,內容涵蓋匯率、外匯資訊揭露等。

央行官員表示,美國在與多國進行非關稅壁壘談判時,均會就外匯干預和儲備透明度提出要求,對台灣除了要求跟其他國家一樣,提升外匯干預的揭露頻率外,未有額外義務,主要原因是台灣長期維持高比率美元資產。目前外匯存底中,美元資產占比約八成,在美方評估中屬於相對穩定的儲備結構。

央行官員進一步說明,美國財政部與各國協商揭露頻率有一定順序,台灣是第六個完成協議的國家。排在前面的日本、瑞士、南韓、泰國及馬來西亞,都已依美方要求調整干預揭露方式。官員指出:「日本現在是每月公布,瑞士為每季,南韓也從半年改為每月;台灣則是從半年調整為每季,美方對台灣的要求並沒有特別嚴格。」但台灣卻沒有如瑞士、南韓一般,被美方要求定期披露外匯存底的幣別部位,金融圈人士認為,這應該是台美雙方互信所致。

外界關注美方是否要求台幣升值,央行官員再次強調,談判過程中並無此要求,美方從未對台幣走向提出特定期待。聯合聲明中也明確記載,雙方將避免以匯率作為爭取競爭優勢的手段,干預僅限於市場「過度波動或失序」的情況。

關稅談判將掀牌 我面臨壓力測試

「台美匯率議題聯合聲明」,有兩個重點:一是台灣不能操縱匯率取得競爭優勢,二是要求中央銀行每季公布干預匯市的數字。用白話文來說,美國要台灣央行拿開干預的手,這一紙匯率聯合聲明透露三層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是,台美關稅談判的結果即將揭曉,台灣眼下要關心的倒還不是新台幣會否立即急升,而是對美投資金額及開放市場的程度,這攸關台灣未來長期的發展。

台美共同聲明出爐代表三層意義,第一是台美關稅談判已接近尾聲。南韓在宣布結果之前,有三部曲:第一是赴美大舉投資,第二個是外匯協議,第三個是進口美國產品,如今台灣也進入第二部曲,台灣能否爭取到「調降百分之廿暫行關稅,且原本關稅不疊加」的條件,很快就會有答案。

第二層意義是,從原本每半年縮短為每季都要公布干預匯市的數字,央行干預匯率的頻率及幅度將會大幅減少,而少掉央行在匯市的調節緩衝,匯市波動將會擴大。

第三層意義,也是市場最關心的,接下來新台幣會大幅升值嗎?貨幣升貶反映的是貿易順差或逆差、兩國利差、資金移動等綜合情況。台美聲明發布後,新台幣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夜盤行情立即急升,可以看出市場已浮現預期升值心理。

台幣可能在明年會承受較大的升值壓力,因為一旦央行無法自主調節匯市,新台幣的波動勢必擴大,在關稅即將定案的情況下,加上匯率因素,將衝擊出口產業;第二是壽險公司因資產錯配而產生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影響到金融安定,意指壽險公司以「新台幣」計價的負債(保戶的儲蓄),卻是依賴「美元」計價的資產來支撐。

接下來的經濟硬仗,不能只是央行,包括金管會、經濟部,都得站到第一線,賴政府須同時穩定匯市、減少對美順差、推動產業轉型,這對台灣經濟韌性將是重大考驗。

台美匯率聲明專家看法

市場反應預期溫和

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接受中央社訪問並分析,台美聲明發布後「市場下週一(11/17)多少會做些反應」,但強調「不至於出現像5月劇烈升值情況」。他觀察到新台幣1個月期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升了近2%,顯示市場確實產生升值預期。

美債市場恐面臨拋售壓力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在臉書貼文指出,台幣升值預期可能引發美債市場動盪。只要預期台幣升值,壽險公司就會拋售美債、急速換成美金再匯回台灣,「台資拋售美債的規模可以大到7000億美元,比中國大量拋售美債還可怕」,恐導致美元波動,美債殖利率上升。

金融體系隱藏系統性風險

iKala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在臉書貼文表示,壽險業坐擁超過7000億美元海外投資,但負債卻以新台幣計價,形成嚴重的貨幣錯配。他引用美國經濟學家估計,壽險業未避險曝險部位高達2000億美元,約占台灣GDP四分之一,「如果台幣大幅升值20%,龐大的未避險部位將瞬間蒸發」,可能導致壽險業集體破產,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9日下午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定調 藍白合 作。鄭麗文宣示,藍加白無疑是台灣主流最新民意...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政院邀集討論《財劃法》,原以為能敲定最終版本,沒想到朝野風暴再起!主計總處18日召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研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