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戰火 中央地方溝通資料僅1張A4紙 地方不滿
政院邀集討論《財劃法》,原以為能敲定最終版本,沒想到朝野風暴再起!主計總處18日召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研商會議,卻以削減已核定計畫補助款為要脅,訴求地方通過政院版《財劃法》,引來與會地方縣市代表強烈反彈。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更痛批此舉動輒影響數十億至上百億,嚴重違反信賴原則,也會讓地方預算編列陷困境,完全無助政策溝通。
據悉,各縣市政府相當重視昨天的會議,都由副縣市長、祕書長或財主局處長出席,但政院提供的說明資料僅單薄的A4紙1張,約700餘字,內容空洞不見公式和試算,縣市代表紛拿手機拍簡報檔,台下甚至傳出耳語感嘆:「為什麼要像賊一樣偷拍?」
政院簡報指出,計畫型補助如捷運、軌道建設等仍依據地方財政,為中央補助項目。蘇俊賓當場質疑:「既然原則沒有變,各縣市為什麼陸續接獲通知,已核定的重大計畫補助額度下修?」主計總處、財政部解釋不是政院不支持,是現有預算能量無法全數支持,還說「若院版的財政收支劃分法通過,比例和額度都不會有問題」。
蘇俊賓表達強烈異議,直指若貿然調整已核定的計畫和中央地方分配比例,除違反中央地方信賴原則,地方預算編列與執行也有極大困擾。他痛批政院怎能將修法與執行中的重大建設掛勾,刪減補助比例,並以「通過版本後才能恢復」為條件,形同施壓地方政府,無助政策溝通,喊話請政院重新考量。
也有綠營執政的南部縣市對此表達反對。中市府祕書長黃崇典說,會中主計總處僅強調1原則,就是不會低於114年的預算,大家都很失望,好像回到原點。他強調,地方目前在計畫執行中的、中央片面不給預算或調降,地方財政會很困難,「都要停工了,怎麼辦呢?」
新北市新聞局長李利貞說,中央僅承諾修法後各縣市獲配金額「不低於民國114年」,非「不低於115年」,讓縣市政府不免憂心修法走回頭路,往後補助款只會續減,籲中央討論地方建議。
政院版財劃法地方有疑慮 侯友宜:溝通要有誠心、誠信
行政院昨天召開財劃法協商會議,地方政府會中反映對分配方式有疑慮。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表示,這段時間紛紛擾擾,但溝通要有誠心與誠信,昨天同仁到行政院開會,中央提供的資料並不完整,地方聲音反映上去了,是否能夠被接納?「中央不能站在自己立場看一件事情」。
侯友宜表示,這些都是人民納稅錢,如何透過公開、透明討論機制,共同攜手合作讓國家建設更迅速,也守住我們國家的安全,讓人民可以在這塊土地安居樂業才是我們的目標。
侯友宜說,行政院有行政院版本,立法院有立法院的主張,當然地方政府也有地方政府的聲音,財劃法在修訂過程中溝通,公開、透明,訴求讓人民知道財源怎麼分配到讓人民幸福有感,這才是最重要的。
侯友宜說,溝通一定是要有誠心、誠信,昨天同仁去開會,很多資料不是那麼完整,地方政府很多的聲音反映上去,是否能被接納,中央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看一件事情,大家都要互相做好完整溝通。侯友宜也說,財劃法基本上已經過了,相關預算地方政府先編了,就要按照法令來做事,既然已經過了,已經開始執行預算,希望趕快去落實執行,讓地方政府建設能快速往前走,這才是人民之福。
學者戳破編不出預算 胡說八道
行政院長卓榮泰18日在立法院表示,國民黨新版財劃法會造成5600億元的舉債,因超過「公債法」的上限,直言該版本「我們編不出預算、無法執行」;學者表示,5600億元與新版台灣之盾(四大支柱)國防特別預算1.3兆元比起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政府不會編不出來,更不會窒礙難行,痛批卓榮泰為了中央「集錢」而胡說八道。
北商大財政學系教授黃耀輝指出,藍白合作二修的新版《財劃法》,目的是防止中央政府亂搞,如明年統籌分配款多給地方政府,右手多給地方統籌分配款,左手又砍了一般性補助款、計畫性補助款;黃耀輝直言,卓榮泰表示舉債5600億元將編不出來、無法執行說法是「政黨政治性報復」,中央收入在民國88年不到6成,後來修法中央提高至75%,去年底修正的《財劃法》,中央占比從75%降至66%,占比還是很高,不認同中央財源被掏空說法。
黃耀輝根據中央、地方收入占比計算進一步指出,中央過去收入「集錢」,25年來多了10兆元收入,進而排擠地方用在對民眾有利的社會福利、教育、地方基礎建設等,現在要舉債用來照顧民眾,竟然會以編不出來、無法執行理由搪塞,行徑實在很離譜。
賴清德總統任期才進入第二年,黃耀輝表示,國防為了向美軍購,政府將再提出「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預算」達1.3兆元,為了貢獻美國導致國防支出失控,政府「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做法,對台灣經濟、全民生計一點幫助都沒有。
延伸閱讀
行政戰立法 學者建議總統院際協調 換閣揆或修法
行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將出爐,財稅學者指出,行政院此時再提修法「居心不良」,只是想再搞朝野對抗,在野黨不可能通過。若行政院「宣戰」造成國家運作失靈,學者建議總統應召集院際協調,最好方式就是更換閣揆或修改地方制度法,各項支出若屬地方自治就回歸地方;若中央因修法財政大失血,應該另闢財源向國會提案加稅,而不是與地方爭錢。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說,在野黨此次修財劃法只有三個重點,一是修正第一次修法錯誤的公式,其次是維持一般補助款不因統籌分配稅款增加而減少,第三則是確保計畫型補助不減。行政院當初堅持不提財劃法對案,如今又要提自己版本是居心不良,重點只在水平分配,不提中央要拿多少錢出來,昨天政院找地方政府開會,地方會覺得中央虛晃一招。
「卓院長指中央被掏空是鬼話。」黃耀輝說,在野黨兩次修法,中央只少了統籌分配稅四千多億元,恢復地方補助款也是合情合理,如此可打破中央集權現象,讓錢下放地方政府。行政院再提版本,反正也過不了,只是為了再搞朝野對抗,維持中央集權,因為修法後中央財源還是占全部政府收入百分之六十六、地方只有百分之卅四。
政大財稅系教授陳國樑說,行政院之前修法過程一直缺席,就是要維持舊有財政中央集權模式,第一次藍白修法將統籌分配稅款下放地方的餅做大,但中央又從補助款動手;在野黨第二次修法除了補正之前錯誤,也將一般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的洞補好。現在行政院想提版本,就是想取回分配權,但藍白不會通過。
陳國樑指出,藍白二度修法是不錯契機,讓地方財政可以自主,落實地方自治。但現在問題又變成政治惡鬥,在野黨修法堵死,行政院就提釋憲,而且修法後,預算也不撤,中央無視法律,國家運作出現大問題,總統應召集院際協調,「該思考換一個閣揆,把換閣揆當做朝野修正的機制」;否則藍白修法後不執行,執政的大法官人事、預算、法案都通不過,賴總統還要一個堅持不肯妥協的行政院長嗎?
陳國樑也說,如果修法後中央財政大失血,但國防及對等關稅衝擊都要花不少錢,中央不是阻止錢流出去,而是要另闢財源,向國會提案增稅,取得足夠財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