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再戰財劃法 卓揆:全面迎戰,20日推院版送立院
《財劃法》朝野大戰再起,在野黨14日通過再修正新版《財劃法》,行政院回擊越修越惡、將嚴重影響《公債法》上限和總預算編列。行政院長卓榮泰17日表示,將全面迎戰,並在18日與地方進行討論,20日通過院版《財劃法》送立院。
面對立法院朝小野大的格局,外界關注中央能否取得藍營地方首長的支持,18日中央與地方對談恐成為焦點。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說,在上一次與地方的會議中,明確表達出反對的是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
卓榮泰17日闡述《財劃法》進度規劃時說,立法院14日匆匆忙忙通過再修訂《財劃法》,恐導致政府總預算無法編列。院版《財劃法》已進入最後階段,國發會、財政部、主計總處18日將和各地方政府進行最後確認,政院院會20日將通過該法送立法院。
卓揆強調,台灣需要更均衡、更公平、城鄉差距更縮短的《財劃法》。面對立法院突然動作,行政院會全面迎戰。
對院版《財劃法》,陳柏誠說,修法方向是台灣均衡、合理化垂直分配、公平城鄉水平分配、強化地方自治、提升中央地方夥伴關係。均衡台灣是院版《財劃法》主要訴求,像是最受關注、要分給各地方統籌分配稅款,雖然營利事業營業額、財產稅與非稅等指標項目會維持,但會調整與納入幾項基本建設指標,共有土地面積、人口數、工業就業人口數、農林漁牧就業人口數、農林漁牧產值。
細部權重有進行調整,像土地面積方面,原本中央有補助的生態用地等就會權重打折,而離島土地就會給2倍權重;人口數面向,也將給老年人與14歲以下者給予1.2倍權重。不少藍營縣市也支持政院提高老年人權重、照顧農業等均衡方針,且各縣市也都在乎計畫型補助款,與其選擇一個會違反《公債法》的不可行方案,呼籲中央地方合作理性討論。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也表示,在20日提出院版後,望立院朝野黨團能夠理性討論,但若真的討論無果,還將提出憲政救濟。政院表示,立院版本,將導致中央必須再舉債2,646億元,如此舉債比率將達到約17%,超過《公債法》15%上限。
財劃法亂鬥 殃及明年總預算
政院放話將針對《財劃法》全面開戰,反遭在野抨擊行政院大刪計畫型補助,又遲遲不推出院版《財劃法》。
國民黨團指出,在新版《財劃法》完成後,行政院先統刪一般性補助款,還刪除多達2,416億元計畫型補助款,大玩文字遊戲,14日立院動作僅是讓各縣市政府被苛扣的款項能下放地方,明定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的規定,才不會出現2025年縣市政府的計劃型補助有2,954億元,2026年卻被政院刪掉2,646億元、改為申請制的狀況。
民眾黨團表示,立法院有制定與修改法律職責,經過總統依法公告就會成為法律,如今已三讀通過,政院不應違法亂紀。
中央地方18日會面成重點,卓揆18日也將赴立院報告,直接面對立院院長韓國瑜。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則表示,過去政院已經表示會在本周推出院版《財劃法》,相關討論已經非常完整。但立院14日就突然協商變更議程、表決再修正版本《財劃法》。
朝野在《財劃法》上大亂鬥,是否影響總預算後續進展?國民黨團表示,政府面對關稅等衝擊並沒有體現在明年度總預算和政策上,應退回重編。
李慧芝強調,當前中央與地方已在審議總預算,若退回重編中央地方都會受到影響。倘若無法通過明年度總預算,李慧芝表示,按照程序就是進行今年度總預算案,但包括少子女化、4年千億治水、AI新十大建設等政策因為已納入明年度總預算,都將無法執行。

延伸閱讀
醒報社論/財劃法無共識國家空轉 財源舉債恐拖垮台灣
財劃法爭議再度在立法院爆發激烈爭辯,立法院14日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明訂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前一年度。另計畫型補助款補助比率,不得低於過去10年平均值。
缺少財源規劃
行政院長卓榮泰怒斥太誇張,因為依照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新台幣3兆350億元,政府已舉債3000億元,若再按上週立法院通過的財劃法,計劃型補助要再增加舉債2600億元。
這次修法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財源的規劃,中央政府如果要另外舉債2600億元發給地方政府。這將使得明年度中央政府的舉債金額,一舉突破「公債法」,舉債不得超過總預算加特別預算歲出15%的規定。舉債卻沒有財源的規劃,對國家財政安全定會亮起紅燈。
是否舉債無共識
國民黨團反駁指出,在新版《財劃法》完成後,行政院先統刪一般性補助款,還刪除多達2,416億元計畫型補助款,因此立院不得不讓各縣市政府被苛扣的款項能下放地方,明定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的規定,才不會出現2025年縣市政府的計劃型補助有2,954億元,2026年卻被政院刪掉2,646億元、改為申請制的狀況。但是當預算這樣調整時,是不是涉及舉債卻缺少說明。
對於財政預算,朝野毫無共識,國民黨團進一步表示,政府應該全案退回重編。行政院則是強調,當前中央與地方已在審議總預算,若退回重編中央地方都會受到影響。接下來包括少子女化、4年千億治水、AI新十大建設等政策原本已納入明年度總預算,都將無法執行。在審查當中退回,實務上到底怎麼執行,會不會影響到明年的預算,朝野似乎忙著吵架,都忘記了實務面的執行問題。
副署成了魚死網破
如果行政院跟立法院都拒絕尋求共識,那撕破臉就是時間問題。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立委吳思瑤已經喊出,希望立法院長韓國瑜暫時不要送出法案,不然行政權不排除考慮後續是否副署等手段。
拒絕副署就是魚死網破的局面。主要是行政院長認定通過的法案,行政院不能接受就拒絕在總統公告後副署,以此阻止法令生效。如果國會反抗,那就應該對拒絕副署的院長提不信任案,行政院認定在野黨不行使倒閣權,就是不認為行政院不副署是違憲,以此來獲得憲法正當性。
但立院通 過案子,卻不能公告過關,這等於行政院可以審查立法院是否可以通過立法,將會從根本毀掉台灣的憲法治理基礎。
無制度就會崩潰
行政院的慎重,想必也是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在野黨也該深思,如果連憲法都被破壞,到底台灣五權政府要怎麼運作?現在監察院考試院大半業務暫停,大法官會議因為提名人未通過,實質停擺,如果立法院通 過的法案又被擋下,那已經變成無法可治的狀態,行政權也註定會遭到在野黨全面抵制,覆巢之下無完卵,這樣的結果等於拖全台灣下水。
但是當家的人就是得負責處理困難,是否能由政府派人與在野黨溝通,換取一定的共識?在野黨也不該一直堅持己見,是否能進一步說明財源如何獲得?還有尋找共識的機會?國家不能空轉,如果有的制度都只是為了制衡對方,那國家注定就會崩潰,因為民主建立的國家,居然因為民主崩潰,實在是台灣的一大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