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影音媒體取代文字佔據我們的生活 你還記得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嗎? 或許影像聲音可以衝擊視覺感官,卻沒辦法取代書本中一字一句帶來的心靈衝撞與震撼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梳理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精神吧!

背景說明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文化根基」則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活動照片

  •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相關文章

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座談會 學者:轉型正義淪為選舉工具

--------------------------------------------------------------------------------

【高有智/台北報導】

  二二八紀念日前夕,時報文教基金會等團體廿四日舉行一場談族群和解與轉型正義座談會,會中學者陳芳明等人指出,轉型正義需要社會集體討論面對,...

一、前言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十九世紀末有歷史主義(historicism),把一切放在歷史發展情境下歷史化之後,也就沒有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導致西方道德、宗教、倫理等基礎的動搖,...

一、前言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十九世紀末有歷史主義(historicism),把一切放在歷史發展情境下歷史化之後,也就沒有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導致西方道德、宗教、倫理等基礎的動搖,...

這是一篇命題之作,字數又有明確的限制,所以不能就主題的各個層面廣泛地進行討論。此處只能就培養「歷史的思考」(historical reasoning)這一點來談。

  「歷史的思考」是我喜歡用的名詞,我的意思是,任何一種現代學科都有通識的任務,正如經濟學教導人們「經濟學的思考」,歷史學一樣可以培養「歷史的思考」。

  「歷史的思考」至少有幾個要素:第一、是歷史想像能力的培養。這是人文教育很重要的環節,...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表示,未來一年將藉由全民參與,完成環島步道每一段路線勘察,及沿線文史、生態等資料彙整,並將推動《路權法案》,以及美麗風光保留區的立法遊說工作。

千里步道「騎」步走活動昨天在台大校門口誓師,行政院長蘇貞昌一身運動裝扮,騎著腳踏車前來。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荒野保會協會理事長李偉文、青輔會主委鄭麗君、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及微軟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等人共襄盛舉。

發起人之一黃武雄表示,...

座談會由中國時報總編輯王健壯擔綱主持,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就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為題進行演講,並邀請到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李家同、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明德擔任與談貴賓。

面對公與義,思考大未來,如何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各界都很關心。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在一項座談會中直指「檯面上有條件的人,他們的言行對社會價值觀都有影響」,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則呼籲媒體不要只把焦點放在弊案而忽略其他的國家重要議題...

剛當選中研院院士的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王汎森,被問到「怎麼讀書」,隨口就答:「讀書靠興趣,有興趣才會有持續的努力。」

他補充,但所謂興趣,不是說什麼都有興趣,變成「太多興趣而無所依歸」,而是指發掘問題、追求答案的興趣。

十五、六世紀以來,東方和西方都發生巨大變動,影響各自後來的發展及差異,王汎森關注這個問題,希望從思想、學術、文化角度切入,尋找中國在這四、五百年中的發展,這是他的興趣,也成了他一生努力的目標。...

八場演講所規劃的子題依序分別為:

一、人與自然觀點(人在自然之中的定位);

二、科學與知識:科學史(中西科學知識發展)

三、世界音樂對話錄:音樂、儀式、劇場;

四、身體關心:當代藝術的體現;

五、教育:當代教育思潮與各國教育改革;

六、社會經濟史:封建社會進入市民社會;

七、全球倫理與儒學的現代化;

八、語言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