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黃崑巖教授

我本已預定好要出席3月29日在成大醫學院的黃崑巖教授追思會,奈何當天不預期的入院治療,希望能用文字來表達一點懷念之情。

黃教授是醫界前輩,跟他比較熟悉是從2002年初我到教育部之後,那時他受聘為教育部醫教會常委,又負責TMAC事務,當年三月赴美答辯通過台美兩套醫學教育及評鑑可相比擬之審議,黃教授快樂之情溢於言表,並於四月在國賓飯店以教育部名義召開記者會對外宣佈。台大醫學院早期並未能全然認同TMAC實驗階段之作法,但依黃教授本意,我知道他心中實有「台大醫預科」之座標在,以前台大醫科前兩年需住在校總區,並由理學院代訓,所以共同課程與基礎科學訓練,都與我們當時理學院學生前兩年之教育相當,此稱為台大的醫預科(與美式學士後醫學系之pre-med有些不同)。所以台大當時若深入黃教授的內心,其實可發現水火說不定是同源的。

黃教授在醫教會時,也與我一齊促成了台大法醫研究所及馬偕醫學院的成立;在2003年SARS風暴時,由於曾任防疫總所所長的吳聰能任教育部主秘、楊泮池院長任顧問室主任、黃崑巖教授是醫教會常委,所以居間協調整合,在很多作為上包括實地五千多人次的各級學校訪視、在全球張羅進口N95口罩、訂定班級與全校停課標準、安排全國性聯考發燒檢測等項,都走在衛生署前面,不像後來面對流行疫病之作法。

黃教授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在2004年二月時因教育部之推薦,當為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之提問人,他拋出一個其實是很難回答「什麼是教養」的問題,結果真的讓兩組候選人窘態畢露,我想那時阿扁與連戰以及他們身邊的幕僚,一定沒有警覺性來事先準備,再加上政界中人真的也少接觸教養課題,一下子全敗下陣來,不過也因此讓教養議題發燒,黃教授當年趁熱出版「黃崑巖談教養」一書,短短兩年不到就15刷,恐怕是黃教授所未曾預料,也算是兩組候選人對台灣社會的重大貢獻。

黃教授最為人稱道的,除了創辦成大醫學院與TMAC之外,還因為他全力推動的兩個信念,一為「先學做人,再做醫生」,另一則為「教養有如一陣風」。其實這兩個信念應皆有所本,以前者而言至少有三件事與它相關:(1)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高木友枝已說過「要作醫生之前,必須作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2) William Osler說「醫師不祇在治療疾病,更在醫治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一個活生生、有感情、正為疾病所苦的人」、「行醫是一種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在這個使命當中,用心要如同用腦」。(3) Flexner Report中提出改革美國醫學教育方案中,建議先念大學四年的醫預科(亦即採學士後醫學院制度),以提升進入醫學院學生的成熟度。台灣採用的不是美式後醫制,所以常需在前兩年來壓縮處理這類要求(如醫學人文課程、博雅教育、基礎科學),但經常由於醫學院系教師囿於專業本位,學生尚未能在高中階段即有通識啟蒙,以致偶有成效不彰抱怨TMAC之事,希望有志與有心人士能回歸原意回歸醫學教育本質及傳統,不要讓黃教授的一片苦心與期許,真的變成「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至於「教養有如一陣風」,包括SARS時期面臨嚴苛考驗的醫業倫理與醫學教育成果,SARS就像一陣風,風吹樹動,有的是迎風勁挺有的是落葉片片或連根拔起。黃教授引用十九世紀英國女詩人Rossetti「誰看到風」的詩句,類比無形但在接受考驗時即會現形之物,以說明紮根教育與身教之重要,我想他的思慮既深且遠,有不忍人之心。很多人常以「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形容他之淵博好學,其實不如強調他的不忍人之心。

黃教授是一位文雅但堅持之人,文雅是因有教養且觸接傳統,堅持是因有聚焦之理念,關心社會公義事務。他有一次在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一年級生的課堂坐了一整節,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奉獻自己而服務的是基督教醫院裏的人員為多? ...為什麼來台行醫的醫師多半是蘇格蘭來的傳教士,而且是長老教會的屬下占絕大多數? ...」。這個問題與我後來推動「重返史懷哲之路」,也有一些關係,而這類問題黃教授在其一生中一定是多所提問,包括教養問題在內,它們反映了黃教授的品味,也因此影響了整個世代的人。

Elton John曾為Diana王妃的離去,譜唱「風中的燭火」,我畧作修改就當為懷念黃崑巖教授的片斷吧:

風中之燭在你的優雅離去中

逐漸淡退

但你的傳奇仍然乘著熱情的翅膀

飛揚在多雨的家園。


黃榮村(前教育部長,台大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黃榮村

中華民國心理學家,彰化縣員林市人,現任考試院院長,曾任教育部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曾赴哈佛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UCLA、聖路易大學等處擔任訪問學者及客座教授,歷任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系主任,與台大第一任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學術專長為人類知覺、認知科學及決策與選擇行為。以自由派學者身份聞名,主張捍衛學術自由,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末年多度對干預學術自由的事件發聲。

相關專欄

在我們那個時代,都稱呼大學裏親近的老師叫先生而不名,這是一種混合日本式與民國式的流行說法。從當他學生到同事,有一段長時間,楊先生都留平頭,...
在時代經歷重大變動或者社會做了重大轉型之時,常伴隨有大角度意識形態之改變,譬如中國即在國共對抗之時高舉左派與社會主義標誌而勝出,...
帝都香火 史家呂思勉嘗言,人於社會安定之時祈求福報,亂世之時則祈求平安,凡此皆係宗教信仰不管在任何朝代皆得以昌盛之因。...
假如順著這條路,就可以找到達摩 有人安排我去參加佛醫大會,同時拜見少林寺的大方丈,這在古代一定是不得了的陣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