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今年夏天全台亮起高溫預警,都市熱島效應也越來越嚴重。數據顯示,20年前台北市區與郊區的溫差僅1.5~2°C,2020年溫差卻已經來到3.5°C以上。但學者進一步分析還發現,盆地都市仍有高溫、低溫之別,北市萬華、大同區的高溫就明顯高於其他里。

去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總統蔡英文宣示台灣要跟進世界,達成2050淨零轉型,一聲令下,政府部會開始動起來,時隔一年,行政院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送到立法院審查,立法院也在短短兩周就火速初審通過,送朝野協商,準備在九月新會期完成三讀。《溫管法》修法後,將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但這部攸關台灣減碳轉型的重要法案,卻有三大重點遭到外界批評,不禁讓人政府減碳的決心。

兩黨達協議 推出氣候變遷條款 催動減排、清潔能源應用 特斯拉、豐田等電動車廠將受惠

經濟部水利署今天召開水情會議,檢討水情並啟動出水管控及跨區調度,穩定二期稻作供灌需求、民生及產業用水,並以10月底蓄滿水庫為目標。

政府及台電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不過,110年國內再生能源佔比僅6.0%,還有很大的推進空間。

全球受疫情及烏俄戰爭等長期事件影響,能源、原物料、民生物資等價格齊漲外,通貨膨漲及經濟衰退更接踵而至。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近期全球天候異常炎熱,他很擔心明年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再度造成衝擊。

根據國際報告SREX,極端高溫(熱浪)、極端降雨及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未來將會頻繁發生。並加速產生野火的風險,野火容易增加大氣中的甲烷濃度致加速導致氣候變遷。美國南加州棕櫚泉(Palm Springs)在6月,高溫飆破攝氏45度,導致森林野火在乾旱地帶爆發。

台電因國際燃料成本高漲,今年負債恐超過上千億元,而明年預估國際油價仍高空盤旋, 台電 面臨破產壓力。對此,經濟部首度在明年度預算「雙管齊下」,同步編列台電赤字預算,且針對台電穩定供電計畫增資,確保台電後續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