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編赤字預算、增資 經濟部「雙管齊下」救台電

台電因國際燃料成本高漲,今年負債恐超過上千億元,而明年預估國際油價仍高空盤旋,台電面臨破產壓力。對此,經濟部首度在明年度預算「雙管齊下」,同步編列台電赤字預算,且針對台電穩定供電計畫增資,確保台電後續營運。

台電資產為2.2兆元,負債為1.9兆元,負債比率逼進87.1%,短期內不會出現「資不抵債」。台電資本額為3,300億元,截至5月累積虧損已達1,057億元,也就是說台電累計虧損超過2,243億元,就因累積虧損超過資本額而破產。

然而,台電預估2023年國際油價仍舊不樂觀,很難一口氣回跌到2020、2021年水準,若油價維持在80美元至100美元,明年恐真的瀕臨破產。

身為台電大股東,經濟部選擇為台電同時打上「止血針」及「強心針」,首次在2023年度預算編列赤字預算,再針對台電3,000億元穩定供電計畫再爭取上千億元加碼投資。

官員解釋,台電面臨今年國際燃料成本史無前例上漲,甚至出現破產危機;政府編列預算時以「國庫增資」科目針對穩定供電中的電網改善及電源開發增資,提升台電資本額水位,避免台電因累計虧損過高而宣告破產。

然而,政府增資台電將會稀釋掉原本持股股東權益,雖然94.04%股東為經濟部,但仍有包括台灣銀行、第一銀行等五大行庫及民眾持股;因此待預算通過後,仍須經過董事會、股東會同意才可進行增資。

台電認為,董事會因為參與公司治理,因此應同意增資計畫;而該案勢必要召開股東大會,也一定會面臨小股東反彈,甚至可能須走入投票,但也希望可以理解,雖然股東股權會被稀釋,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因為台電維持不下去會更不利。

除了增資,經濟部也預期中油跟台電在2023年恐會出現虧損,因此均有編列赤字預算,其中因中油仍有部分事業有盈餘,台電則是事業虧損較大,因此按預算邏輯是以台電赤字編列較多。

經濟部官員強調,今年燃料成本大幅提升下,像是法國、日本等國家都有針對油價、電價提供補助,就是為了確保不因能源價格成本波動牽動物價及國營事業營運,「這樣非常時期下就須用一些非常手段因應」,確保國家能源穩定。

政府未按預算往例,全數編列赤字預算,選擇較「迂迴」幫台電填平財務缺口,恐遭質疑「挖東牆補西牆」。對此,官員解釋,編列赤字預算除會影響員工隔年獎金、違背《電業法》中的合理利潤要求外,透過穩定供電計畫為台電增資具有公益性,比較能「師出有名」。

官員解釋,依照往例國營事業編列赤字預算,相當於提前預估公司隔年不會賺錢,若後年再編列年終獎金經常會被詬病,不編獎金也打擊到員工士氣,屬於下下策。

然而,經濟部明年仍有針對台電、中油編列赤字預算,是否等同2024年兩公司全無獎金?官員解釋,這須看是否有機會賺得比預估虧損多,又有多少是政策因素虧損,交由國營會「經營績效獎金審議會」定奪。

而台電不宜直接編列赤字預算第二個原因在於《電業法》及公用售電業電價費率計算公式有要求3%至5%的投資報酬率,台電按電價公式根本不該有虧損。

但實際情況是,台電常常為了配合紓困、物價穩定「凍漲」電價,雖然過往台電出現赤字時,可透過「電價穩定基金」回歸合理利潤,但今年虧損幅度已遠超過基金水位;若此時政府編大筆預算補救台電,恐成為在野黨批評政府強控電價、能源政策的軟肋。

最後,政府針對攸關國民用電安全的穩定供電計畫提增資公益性較高,也藉此幫助販售天然氣給台電的中油;知情人士也指出,將預算編在穩定供電,如果遇上在野黨想刪除預算,也較容易在政治攻防進行辯護。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