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德國因配合西方制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面臨能源短缺窘境。即便減碳氣候目標恐落空,德國仍準備重啟多座舊的燃煤電廠,聯合內閣的自由民主黨還想讓核電延役。

阻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氣候計畫的民主黨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上(7)月27日態度大逆轉,宣布支持《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Bill)。此法案與拜登法案相近,其中3690億美元將用在氣候與能源項目。在參議院民主與共和兩黨議員各半的情況下,曼欽的關鍵一票讓氣候法案通過機率大增。

提案尚需通過眾議院和參議院審議才會成為正式法律。此外,氣候人士也擔心,...

倡議推動區域運籌中心 打造陸海空新興產業體系 多元布建新能源 重啟兩岸對話 白皮書也重申穩定供電、核電納備用選項

上月底發生全台今年第12起石虎路殺,但路殺只是石虎面對的許多威脅之一。在石虎保育的路上,究竟還缺了哪塊拼圖?上月29日,台灣哺乳動物學會舉行「2022年台灣石虎棲地與族群保育研討會」,學者指出,雞舍危害及非法獵捕對石虎的威脅,恐怕遠大於路殺。若進一步以模型分析,石虎在路殺及雞舍危害模擬情境下,100年內滅絕機率高達94.7%。

7月28 日,人類再度迎來今年的「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也譯為「生態負債日」),代表在這一天,我們已經耗盡當年度地球的永續資源。在2022年剩餘的時間裡,都將以透支的方式消耗地球資源。

因應俄烏戰爭,德國是否要在今年底將核電廠除役,國內仍在激烈討論。

全國工業總會今(1)日將公布「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能源、 兩岸關係 、亞太區域運籌中心等將成為白皮書中最重要的建議方向。此外,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等,也是工總會員廠商對政府期待改進最大的項目。

審計部報告指出,2021年底 離岸風電 累計數較目標量落差過高, 經濟部 今天回應,COVID-19 疫情 影響離岸風電設置為全球現象,經濟部已和指揮中心合作研擬專案配套措施,估今年底風機累計設置數可達200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