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宜蘭縣內並無水庫,水源仰賴豐沛地下水。近期宜蘭縣府推動農地重劃,地方擔憂波及員山鄉深溝淨水場,重劃後的整地、混凝土工程以及大量農舍進駐,將衝擊脆弱的地下水源。

人類經濟活動超過地球負載,二氧化碳異常增加,破壞了自然界的大氣比例平衡,減碳成為全人類共識,負碳技術則是達到淨零的主要作法。

土耳其強震使得台灣人口稠密區的抗震能力受到關注,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8日)表示,依內政部數據顯示,台北市若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會有約4000多棟建物倒塌,未來將儘速推動老屋或危老相關重建。

地球上各地的環境變遷,並非獨立的事件,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樣的氣候「遙相關」特性,近日被發現可橫跨上萬公里。

零售業者家樂福與南投農民合作在門市販售石虎香蕉,和泰汽車結合導航商Garmin開發石虎出沒路段圖資。

全球第一個課徵跨境碳稅的法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已在2022年12月在歐盟理事會取得重要進展,預定會在今年10月開始試行申報。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說, 土耳其 東南部靠近 敘利亞 邊境在7日發生強烈地震後,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增加「8倍之多」。

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20日將向總統蔡英文「拜晚年」,並將當面向蔡英文表達台灣將面臨氣候變遷、地緣政經衝突、國際經貿加速整合及淨零碳排等多元挑戰與難題,盼政府從台灣應扮演的角色,策定全球市場與兩岸經貿並重、符合台灣經貿利益且具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更盼核能、氫能都納入減碳能源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