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運用新科技及時監測污染熱區 居民陳情數大幅下降

桃園市大園工業區緊鄰住宅區,營運40多年來,居民多次陳情有異味,環保署2021年成立查核專案,相較於過去多發生稽查人員抵達時已沒味道,此次專案隨時監控污染源,依據監測到的污染排放時段安排人員稽查,彌補無法及時處理的問題。

環保署利用空氣品質感測器IoT物聯網及遠端水質監測篩檢出污染熱區,並使用科技工具進行可疑污染蒐證、督察人員進場查核,稽查24家次中開罰13家次,執行二年改善空氣品質,居民陳情件數大幅下降。

桃園市大園區內海里有社區緊鄰大園工業區。圖片來源:翻攝自記者會簡報

提高稽查效率 環保署運用多項工具監測空氣污染

桃園市大園工業區包括二期區位,是營運40多年的老舊工業區,緊鄰住宅區、缺乏緩衝區隔離。環保署表示,2020年12月當地里長多次反映聞到工業區飄出的燒焦味、酸味或化學溶劑異味,因此2021年成立查核專案計畫,並與里長成立訊息群組隨時通報,以掌握污染狀況。

環保署今(21日)舉行「水陸空3D監控工業區,改善環境品質」記者會。環保署說明,空污稽查運用空氣品質感測器IoT物聯網,發現夾在一、二期工業區之間的里長住家附近,有疑似污染情形,於是藉由大數據分析氣象條件、風向、風速及感測器數據24小時分析圖、週間分析圖,鎖定可疑污染源。

而揮發性有機氣體肉眼看不到,要透過紅外線氣體顯像儀才能看到排放情形,再搭配無人機搭載夜間紅外線熱顯像儀、3D光學雷達、制高點監視攝影機等儀器監控空氣污染。

紅外線氣體顯像儀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有機氣體,距離3公尺到1公里都可量測,環保署現場以打火機作為示範。攝影:劉庭莉

環保署督察總隊北區督察大隊隊長張乃仁表示,污染稽查民眾最詬病的是稽查人員抵達時已沒味道,此次專案架設污染監測設備隨時監控,依據監測到的污染排放時段,安排人員稽查時間,不僅稽查效率提高,也能彌補過去無法及時處理異味、抓不到污染源的情形。

透過「縮時膠囊」快篩水污 再安排時段現場稽查

另外,據環保署人員稽查經驗判斷,異味可能來源還有水質污染。張乃仁指出,水污相對空污採樣容易,環署針對自行排放廢水廠家排放流域,投放能吸附污染物質的「縮時膠囊」,一週後回收,檢查吸附物質、濃度,再設置遠端水質監測器、水質採樣器,有污染就能自動採樣,配合里長發現異味污染時段,由督察人員進行空污及廢水整合性查核。

此查核專案歷經二年執行,空污及水污查核24家次中共告發13家次,環保署說明,主要多為業者缺乏污染防治設備操作管理專業,未確實操作及維護污染防治設備、設備操作條件與許可證不符、申報紀錄與現狀不符等。其中更曾與桃園市政府環保局合作查獲一家工廠,利用夜間偷排含重金屬廢液,已由桃園地檢署偵辦中。

微型水質重金屬被動式採樣包簡稱「縮時膠囊」,投放至疑似污染水域一週,利用機器檢查所吸附的重金屬,作為污染源環境指紋辨識方式之一,可縮小高風險廢水違法排放區域。攝影:劉庭莉

遠端自動水質採樣器可以在偵測水質異常時即時自動採樣,如照片中綠色污染水源被自動採樣至左邊桶內。攝影:劉庭莉

張乃仁表示,民眾陳情從2020年56件減少到2022年25件,但無法完全排除異味問題,受限於符合排放標準的味道仍會累積,未來會重點稽查及格邊緣業者,並運用AI判讀排放影像時間,同時將污染監測設備擴展至觀音工業區,改善周邊居民生活環境。

相關新聞

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指出,2005年大專校院教師評鑑明確列入大學法,迄今已走過20年,但評鑑已發展成失控的怪獸,要求大學法修法,...
賴總統同意國安會諮委黃曙光請辭,由於黃是蔡政府自製潛艦(IDS)計畫核心人物,從海軍司令、參謀總長到國安會諮委,長期擔任專案小組負責人,...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日前對巨大集團台灣廠區製造的自行車與零組件發布暫扣令(WRO),理由涉及疑似侵犯移工人權,震撼全台。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7日受訪時,強調推進半導體本土製造的決心,目標是將晶片自製率提高至40%。他稱,美國太依賴台灣生產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