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天氣越來越熱,「熱死人」的情況正在發生,更有學者示警「每年夏天都是餘生最涼」,許多勞工也在關心能否放「高溫假」,高溫已成為氣候變遷的關鍵指標。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預計最快明年夏天提出高溫調適的國家政策,並擬定短中長程計畫。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賴清德總統作為召集人,邀請中研院長李遠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並納入產、官、學及民團代表共24位委員。屆時會中將由環境部長彭啟明以先前與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公布的報告「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為基礎,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以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報告「台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

美國加州消防人員今天持續奮力撲滅北部的野火,同時間,有關當局警告當地風力逐漸增強、白天氣溫逐漸攀升的趨勢。

經濟部能源署昨(19)日預告《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放寬現行綠電交易限制,修法聚焦三大重點,一是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之間可做交易;二是將併網型儲能、需量反應參與電力交易交易平台等新型態電業納管;三是確保「電力交易平台」運作的中立與公開透明。

朝野對核電廠延役修法缺乏共識,但新北市府與台電針對核二廠室外乾貯設施興建有望邁進一大步。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日前透露,核二廠乾貯設施已與新北市完成行政調解。據了解,台電也已將核二廠乾貯設施水保計畫送新北市審查,如果順利,核二乾貯設施有望解套。

中央研究院宣布第34屆院士當選名單,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講座陳鎮東榮列其中,專長為碳化學與全球變遷,足跡遍及三大洋,論文著作等身。中研院院士為終身名譽職,象徵台灣最高學術榮譽,陳鎮東也是中山大學創校44年來,首位在校時即榮膺中研院院士殊榮的教授。

立法院今(10)日審查國民黨提出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擬放寬核電廠延役限制,引發爭議。立委們針對電力需求、核廢料問題與核安評估等問題展開爭論,最終主席認為法案還需要更多討論,決議待9月新會期開始後,由新任召委協調排審。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預計7月底召開,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9日表態,他支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擁核立場,因為核災與全人類滅絕的威脅是絕對不能相比。他已接受賴清德總統邀請,擔任該委員會顧問,將以科學家身分提出專業意見,深盼賴清德做出正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