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火二期爭議中過環評 減煤進度備受質疑

「台中電廠第2期新建燃氣機組計畫」環評通過,將會新設4部總裝置容量5.5GW以下的燃氣機組,但並未承諾拆除等量的燃煤機組,引發地方環保團體與在野黨的不滿。台中市長盧秀燕批評環境部升格後,反倒成汙染護航者,國民黨立委黃健豪表示,中火快成為世界上最大火力發電廠,要求台電「增一拆一」,每蓋一座新燃氣機組,就要拆除一座舊燃煤機組,降低台中市民的空汙之苦。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表示,前台中市長林佳龍時期通過《生煤管制條例》,規定自法條通過4年內減少40%生煤使用量,她將以此標準刪減台電購煤預算,當作反制。立委廖偉翔也提出刪減預算提案,刪去113年度的台電營業基金30億元,並凍結50億元燃煤預算案。他表示中火第7、8、10號機組發生位移、破管等情事,經緊急修復後雖可繼續使用,但仍有安全疑慮,因此提案刪減預算,期待台電完成安全總體檢後,再繼續啟用。

裝置容量增為1.5倍 燃煤使用條件不透明

「台中發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將使用新建燃氣機組取代燃煤機組。計畫分為兩期,第一期已通過環評,兩座燃氣機組(2.6GW)正在興建中;第二期則預計新增四座燃氣機組及天然氣儲槽,總裝置容量5.5GW,今年8月通過環評初審,上(10)月30日通過環評大會審查。

過去經濟部曾承諾中火將「增一拆一」:第一期燃氣機組1、2號完工後,燃煤機組1、2號將拆除。不過根據台電目前規劃,第二期燃氣機組3~6號完工後,只預計再拆除3、4號燃煤機組,剩下的六座燃煤機組將轉為緊急備援使用。

多個中部環保團體日前北上出席環評會,表達抗議。彰化環保聯盟主任吳慧君批評,政府口說增氣減煤,中火裝置容量卻大增,根本是「越減越肥」。此外,民眾不了解六座緊急備用機組的啟用條件,對於何謂「緊急」抱持懷疑,盼公開機組的使用條件。環委邱祈榮表示支持保留備用機組,但也提醒台電,應向外界說明清楚緊急啟用的程序:「越透明,大家就越不會去懷疑」

二期計劃減煤目標不明確 進度緩慢地方失望

台中市環保局表示,台電先前承諾中市府,中火燃氣一期、中佳燃氣電廠完工後的減煤目標,但中火燃氣二期計畫卻未再說明未來減煤目標。根據環說書,中火要八年後才會陸續讓燃煤機組除役或轉備援,很多民眾都以為增氣就會減煤,辜負地方期望。市府堅持比照一期「增一拆一」,新增四部燃氣,就要減少四部燃煤機組。

針對備用機組數量,台電副總經理鄭慶鴻形容是「買保險」,緊急狀況時越多越好,因此規劃六座燃煤機組全部留下。並補充道,中火未來仍會保留30天煤碳存量,只在緊急狀況及測試功能時使用,且每年不會超過720小時。

延伸閱讀:正視合理電價 讓天然氣真正成為「橋接」選項/共力研究社

台灣共力研究社今(2024)年8月發表系列專題研究,指出在電力需求持續增長、逐漸減少燃煤發電的趨勢之下,現行的淨零碳排與能源政策規劃可能反讓台灣更依賴天然氣發電,而無法真正將其作為「橋接」再生能源的選項,主張合理反映電價成本,以抑制用電成長。

研究分析,自2000年以來天然氣發電增加了918億度占總發購電量比例從11%上升到44%,雖然燃煤佔比停滯、核電佔比下滑,但是再生能源增幅也與核電下滑幅度相當,代表過去電力需求的成長主要依靠天然氣發電的增加。

理想的中長期規劃下,燃氣應逐步退場,並轉以再生能源為主,但再生能源供應很難跟上。依照目前再生能源規模估計,若到2050年再生能源要同時取代燃煤、燃氣與核能發電,即便用電需求不變,再生能源發電量也要比2023年多出8.6倍才平均每年需增加77億度,過去最高是2022年增加的58.6億度;若用電需求如經濟部所預期,每年增加2.5%,則再生能源到2050年需增加約18倍,平均每年應增加159億度,難度不可謂不高。


圖片來源:「成為橋接的可能(2)— 台電合理電價」,共力研究社。

此外,台電的天然氣發電除了燃料成本受中油補貼之外,還有其他的成本未被考量,例如外部成本、碳費,以及未來可能激升的運營成本。研究認為,經考量各式成本之後,台電整體發電成本應為3.57元/度,而電力價格應調高為3.89元/度,較2022年的平均電價高出40%。

研究最後評估,若調漲農、工、商三大業的電價,約需要7年的時間反應在用電量上;每調漲1%,工業、服務業的用電量會下降0.7%、0.56%到2031年整體用電需求將較政府的預估情境(用電量年增2.5%)減少856億度用電,約為其預估值的25%,而天然氣的發電量則可較預估值減少45%


圖片來源:「成為橋接的可能(3)— 透過合理電價來抑制用電需求」,共力研究社。

研究認為,不調漲電價又要淨零的後果就是再生能源必須不斷以幾何增長,此路徑事實上更加無法想像,呼籲正視合理發電成本,並調漲電價,讓天然氣發電成為真正能橋接再生能源的發電選項。

相關新聞

主計總處昨天發布十一月消費者物價 指數 (CPI)年增率百分之二點○八,再度升破百分之二通膨警戒線, 主因除了颱風造成蔬菜水果價格大漲,...
近年全球供應鏈幾經劇變,先是川普在第一次美國總統任內發動美中貿易戰,掀起去中化與反全球化序幕;其後,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相繼爆發,...
從數位浪潮到AI衝擊,余紀中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科技革新對社會與產業之影響,11月23日舉辦【從數位到AI時代的影響與方針】研討會,邀請產、...
全球塑膠公約第五輪談判目前正在韓國釜山舉行,盼於年底前擬定具法律約束力的終止塑膠污染公約。 學者指出,國內進口的石油有廿四%用於塑膠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