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限塑跳票 民團籲源頭減產

環境部2018年提出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的規畫,由於全面限用年限將至,環境部長彭啟明25日坦言「可能沒辦法達成」。環團強調,減塑不能只要求民眾改變習慣,從源頭減產也刻不容緩,呼籲政府制定塑膠減產目標。

環境部2018年針對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宣示2020年部分限用、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的目標。距離2025年僅剩1個多月,彭啟明昨表示,我國2002年起推動減塑,但僅一部分達成,例如已在2020年達成一次用外帶飲料杯自備優惠措施,如今2025年全面限用期限將至,估計可能沒辦法達到,因此,環境部必須務實地重新設定減塑目標,與環團、各產業溝通,預計明年上半年提出。他指出,2030年全面禁用目標不變,但會擴大限用品項,並制定2035年減塑目標,同時搭配推動替代塑膠的製品。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直言,環境部2018年宣示一次用塑膠製品禁限用目標,到現在卻沒有進一步的措施,例如擴大禁用塑膠飲料杯行業別,並補助業者使用循環杯具,導致2025年全面限用的目標難以達成。她建議,從源頭減少塑膠生產量才能有效減塑,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也強調塑膠及產品的管控,既然環境部要制定新的減塑目標,也應制定塑膠減產目標。


延伸閱讀:

全球塑膠公約 減產vs.回收歧見多

《全球塑膠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五屆會議(INC-5)25日在韓國釜山開幕,為期7天,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等4000多人與會。聯合國成員國計畫在年底前,敲定首個旨在防止塑膠汙染的國際公約,但由於與會國未能縮小意見分歧,能否談妥尚是個未知數。

INC-5主席、厄瓜多外交官瓦迪維索(Luis Vayas Valdivieso)表示,這場會議的意義遠超過草擬一項國際條約,「這是人類挺身應對存亡挑戰的時刻」。斐濟首席談判代表席邁克爾(Sivendra Michael)也說,對於太平洋島國而言,《全球塑膠公約》對保護該國脆弱的生態系統與公共衛生,至關重要。

塑膠垃圾量逐年增加,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塑膠垃圾達3.53億噸,20年來增長一倍。有鑒於此,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在今年底前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INC-5是最後一輪會議,試圖就相關條款達成共識。

最具爭議的議題包括,公約中是否該訂定塑膠生產上限、是否禁止可能對人類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以及如何籌措實施的資金。歐盟和非洲等國家主張,有必要對各國的產量制定統一管制標準;而中國、印度及沙烏地阿拉伯則反對管制。沙烏地和俄羅斯等產油國希望,只專注於處理下游的廢棄物。

美國曾在8月表示,將支持條約納入塑膠生產上限,令各方側目。然而,川普當選總統後,美國能否維持同一立場令人質疑。川普在第一任內對於多邊協議持回避態度,也拒絕減緩或停止美國的石油與石化生產。

石化產業雖然支持通過國際條約,但也極力呼籲各國政府避免訂定強制性的塑膠生產上限,只要專注於減少塑膠廢棄物的解方,例如回收再利用。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外媒報導台灣將巨額投資美國,消息引起朝野關注,立委擔憂是否恐動用外匯存底?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昨(13)日揭示兩大原則,...
壽險業者十年砸2兆元做匯率避險,卻未能真正化解風險。壽險公會正研擬提出匯率會計調整方案,並傾向AC債券攤銷法,引發學界正反意見。...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雞蛋驗出殺蟲劑「芬普尼」殘留,食藥署要求下架相關批次 15 萬顆雞蛋。食藥署並要求事發前一個月內雞蛋一併下架。該牧場月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