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我國森林、海洋、土壤三大自然碳匯路徑出爐。透過推動新植造林、國產材利用等政策,農委會提出2030年自然碳匯增量135.75萬公噸,2040年達1000萬公噸的目標。相關政策包括推動草生栽培、建立土壤碳匯監測機制,2024年還將推出海草床復育示範區。
埃及本月6日起舉行為期兩週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經過第一週討論,各國之間仍然難有共識。
泛非洲氣候正義組織創辦人姆文達12日上午在會場入口高喊:「這是令人失望的一周。」
聯合國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七屆締約方會議( COP27 )本周在埃及夏姆錫克登場,峰會主席、埃及外交部長舒克里表示,這場峰會是全球氣候行動的分水嶺時刻。
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洋熱浪,導致全球珊瑚面臨急迫威脅,台灣珊瑚礁體檢12年成果報告顯示,包含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小琉球的珊瑚礁都亮起紅燈警戒,健康堪憂的黃燈區有墾丁、綠島、澎湖,健康良好的只有蘭嶼1處,為了海洋生態永續發展,民間和地方政府都動起來,著手復育珊瑚。
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之後,能源及產業部門都必須減碳,台電及中油的國營事業自身用電量多及碳排放量較多,為解決減碳難題,將投資區塊開發風場,結合某丹麥開發商投資區塊開發風場,台電及中油成為風場股東後,盼能獲得優先承購綠電權,藉此降低企業碳排放。
台灣近期持續高溫,且無颱風來襲,已讓周邊海域珊瑚的「熱壓力」爆表,七月底前恐陸續進入白化一級警戒。
高雄市政府核准國家海洋研究院興建的「南沙海洋研究站」已在去年完工,今年6月掛牌,門牌號碼為「南沙3號」,未來開放外國海洋學者申請研究後,將更凸顯台灣擁有太平島的價值,落實總統蔡英文捍衛海洋國家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