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濕地

台灣海洋廢棄物清除總量,依據國家海洋保育署統計報告,二○二○年約一一○○公噸,二○二二年底增為一一四五公噸,其中再利用率約八%。

針對非核家園與淨零爭議,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減碳目標是讓碳排減下來,不是要核能才可達淨零碳排。

2022 年將要過去,展望新的一年同時,也要回首看看2022年國內外發生了什麼議題,基金會整理國內外重要十大議題,一起來除舊佈新展望新氣象吧!

澎湖海域水質,適合極具潛力的大型海藻養殖,來固碳及推廣藍碳, 澎湖縣 政府與國立 中山大學 將合作推動成為海洋藍碳示範園區。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為扭轉生態破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達成歷史性協議,要在2030年前保護30%的陸地及海洋。

國立中山大學9日舉辦「太平洋藍碳高峰會」,台灣6個太平洋邦交島嶼國家駐台大使與代表共襄盛舉,會中聚焦深海藍碳可封存二氧化碳數百年、緩解氣候變遷的效益。

從聖母峰到南極,塑膠污染全面入侵地球。減塑不能等,聯合國展開首次的塑膠污染公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