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研院16日發布《農業政策建議書2.0》,針對台灣農業面臨的問題提出八大政策建議,希望解決農業發展所面臨的長期結構性困境,其中「農村金融」議題首度被提出檢討,並認為農業金融機構競爭力、完備政策金融制度兩個面向,都需要全面構思。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天表示,我國的再生能源發電稍有成果,但是缺乏與農漁村共同發展的思考,進而帶來農漁村發展的衝擊,希望政府正視農地光電對農村的衝擊,莫讓農民成為雙重氣候災民。
去年南部地區降雨量創近30年新低,高雄水情目前為提醒綠燈。高雄市政府1日將與中央同步成立旱災應變中心。 水利局 表示,將再鑿50口 抗旱 水井,預計4月底前供水。
儘管肥料和穀物價格已比去年俄烏戰爭後的高峰大幅下滑,但農業專家和分析師卻警告,全球糧食供應仍面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以及氣候變化的威脅。
防堵「假養殖真種電」,農委會上週(12/29) 預告修法 ,未來除了發電自用以外,要在農牧用地設置室內漁電設施,僅限於環社檢核先行區及優先區;若要在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申請漁電,也必須是目前仍有養殖事實的既有魚塭。
筆者長期關注一八七一年四月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福爾摩沙檔案。話說他在品嘗過台灣 荔枝 乾之後,給了「very good」(非常棒)的肯定。
2022 年將要過去,展望新的一年同時,也要回首看看2022年國內外發生了什麼議題,基金會整理國內外重要十大議題,一起來除舊佈新展望新氣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