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26日公布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的投資準則,這是ESG歷來第一套全球申報標準,將影響企業在財報揭露的資訊,包括揭露氣候變遷如何影響業務,也藉此防止企業「漂綠」。
6月5號是世界環境日,由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能轉盟)宣布成立「淨零轉型地方連線」,邀請六都及各地方議員共同響應,並呼籲淨零不是光靠中央就能參與,地方政府的角色也至關重要,希望各縣市政府應盡快提出淨零相關地方自治條例內容。
財政部長莊翠雲今年一月底上任,基層出身的他,面對立委質詢及各項政務推動反應明快、身段柔軟,風格令人印象深刻。近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下半年財政部的優先工作,除發自身揮國產管理專業,也將積極推動國有地碳權招商作業外,並籌編明年預算,續推《房屋稅條例》、《所得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
台灣美國商會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呼籲台灣政府把握當下機會,來改善商業環境以鼓勵投資;但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用詞嚴厲,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不但影響產業發展,也衝擊國家安全,呼籲政府應提出確保供電無虞的政策藍圖。
台積電6日舉辦股東會, 董事長劉德音除針對地緣政治的風險提出回應,認為台灣半導體對其反而具有冷卻作用,也針對國內 綠電 不足,呼籲「政府需要通盤檢討綠電發展政策」,來因應未來趨勢。
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表示,根據規劃,6月底預告的「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就是為了讓事業單位、各級政府能依規定提自願減量換取碳權,也鼓勵事業「以大帶小」,推動整個產業自願減量,這些額度就能補入碳權交易所的國內減量額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