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 能轉盟成立「淨零轉型地方連線」邀六都提自治條例

6月5號是世界環境日,由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能轉盟)宣布成立「淨零轉型地方連線」,邀請六都及各地方議員共同響應,並呼籲淨零不是光靠中央就能參與,地方政府的角色也至關重要,希望各縣市政府應盡快提出淨零相關地方自治條例內容。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詩婷表示,台灣已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綜觀六都雖皆已宣布淨零目標與路徑,但相關法規機制都尚未完備,目前僅有台北市的「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經議會三讀通過,但因通過時間點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之前,部分條文抵觸全國性法規,須重新檢討再審;新北、台中、高雄的淨零相關自治條例則仍在草案階段;桃園則尚未制定淨零自治條例,需要加緊跟上。

針對人本綠色運輸政策,林君蘭指出,檢視六都施政重點,多集中鼓勵使用電動車等低碳運具,雖有大眾運輸優惠方案卻缺乏具體利用目標,導致這些措施並無明顯提升大眾運輸旅運人次,也無法吸引機車族及自用車駕駛改變習慣,地方政府依市民實際運輸需求提出公共運輸共享服務,並讓用路人負擔合理交通成本。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吳心萍表示,公正轉型也是淨零轉型的重要一環,過往透過中央的經費執行縣市共推助商節電行動,各地方都有針對弱勢家庭協助家電以節省開支,但對弱勢家庭的支持,不該在中央計畫終止後也跟著停止。有些公益收容中心會收受二手家電,但這些二手家電更為耗電、不利節能,盼地方政府持續提出相關計畫,避免讓弱勢家庭、照護機構成為淨零轉型過程中被遺漏的一方。

陳詩婷表示,近期有許多縣市都進行淨零自治條例的修訂,需外界共同監督,未來也會邀請更多關心永續、環境議題的議員加入連線,持續透過連線進行淨零政策的資訊交流與倡議監督,確保六都淨零承諾非口號,並呼籲中央在氣候法三讀後,為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應強化中央、地方合作,提供長期資源、協助建構及中央地方法規整合。

台北市政府:疫情過去,淨零會成為最重要的議題,若要落實減碳,公部門也要先行

台北市的淨零排放行動計畫中,我們要從智慧零碳建築、綠色低碳交通、全循環零廢棄三大路徑,落實八大行動——包含零碳建築首都、公部門示範低碳改造、首都環線綠運輸提升等方案。

 

新北市政府: 為了實現淨零碳排目標,我們用新北2030三大藍圖來實踐:

第二行政中心碳中和:這是兼顧碳管理模式與財政激勵措施的作法。我們將建造一座可以實現碳中和的行政中心,從各機關分配排碳額度、計算該取得多少碳權或碳匯,打造出示範碳中和的公用建築。

大型開發案導入零碳設計:明年起,我們將實施「新北零碳程式開發設計綱要」與「新北零碳程式開發設計規範」,從開發案導入零碳設計。

八里淨零碳示範區:八里焚化廠的發電量已可以提供八里區七成的用電量。

桃園市政府: 城市不只有減碳承諾,還要找出一條從現在走到未來的路徑

2019年到2021年的國際碳揭露計畫(CDP),桃園市連續三年獲選為A級城市,是全國第一。

我們正在幫助企業突破減碳困境、協助產業綠色轉型;也打造低碳運具、建立國際生態物流示範城市;輔導住商節電與設備汰換;並且兼顧永續環境、優化城市景觀、治理城市流域與下水道等。

台中市政府:我們要求民間、企業減碳,政府也要先做到

我們設定了2023年「無煤台中」的目標,來落實永續168政策——2023年打造第一個無煤城市、實現六項亮點政策目標、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的八大目標。

城市交通方面,台中有215輛電動公車,且每年有一億人次搭乘。我們推動的「藍天白雲計畫」,要汰換傳統燃油公車、實施雙十公車政策。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