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經濟部指示台電研議即時電價方案,初步將朝分三級、價差拉大、高壓用戶試行等方向討論,希望有助於減緩尖峰時段用電負載。
新冠肺炎(COVID-19)帶來新挑戰,過往被忽視的ESG議題現成為不少公司的當務之急,根據花旗集團最新1份報告顯示,愈來愈多企業機構客戶正透過不同的財務融資方式,實現其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ESG)目標,近90%的受訪企業坦言,有意於5年內推出ESG策略。
連日來出現在西歐的洪泛和北美的熱浪等極端天氣災害,揭示科學與歷史的兩項基本事實:全世界既未準備好減緩氣候變化,也未能與之共存。
經過多年等待,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日前搭乘自家太空船,實現太空旅遊夢想。然而這個壯舉卻引來猛烈批評聲浪,因為這趟旅程留下了大量碳足跡。
雖然防堵疫情是目前台灣當務之急,但是空污的問題也不能忽視,雲林六輕長期以來,被當地居民視為是空污主要來源,縣政府邀請專家和六輕代表,討論能源轉型問題,初步決定,六輕最慢要在4年內,停止使用燃煤轉成天然氣,不過要使用燃氣,就勢必得在雲林蓋天然氣接收站,為了避免像桃園三接引起的藻礁爭議,縣府要求六輕,不論是對於環境或是居民的安全,都一定要仔細評估。
美國西北與加拿大西南的太平洋沿岸地區,遭受前未所見的熱浪衝擊,巴西嚴重乾旱令天然氣發電需求上升,中國能源需求也暴增,讓天然氣供應更緊張,刺激天然氣價格創新高並衝擊能源市場。
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南美洲亞馬遜雨林部分區域,已從吸收二氧化碳轉變為排放,成為氣候變遷的一大警訊。
為達2050年淨零碳排,歐盟昨起提出一系列綠色新政,其中最引發關注是2023年將試辦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攸關我國碳費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