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疫後崛起 近9成企業將於5年內推出ESG策略

新冠肺炎(COVID-19)帶來新挑戰,過往被忽視的ESG議題現成為不少公司的當務之急,根據花旗集團最新1份報告顯示,愈來愈多企業機構客戶正透過不同的財務融資方式,實現其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ESG)目標,近90%的受訪企業坦言,有意於5年內推出ESG策略。

花旗集團於今年第1季對亞太區14個市場的259間企業機構客戶進行了一項調查,以深入了解企業ESG進程。大部分受訪者均在所屬公司中擔任高階職位,16%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或執行長,24%為其他管理階層,26%為董事總經理和總監,28%為資深副總裁及副總裁。

調查結果顯示,54%的受訪者已將ESG策略和實踐納入企業整體策略中,而其餘近90%的受訪者則表示有意於5年內推出ESG策略。

毫無疑問地,永續議題在亞太區已漸趨成熟,疫情帶來了新挑戰,過往被忽視的ESG議題現已成為不少公司的當務之急,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是促使公司推出ESG策略的推動因素。

促使受訪公司採用ESG標準的主要推動因素包括:ESG標準符合企業整體永續發展策略(65%);與客戶和利害關係人的關係產生積極影響(57%);社會和環境因素(48%);監管義務、未雨綢繆應對政策和監管變化(42%);在資本市場獲得專用於ESG的資金(28%);以及對ESG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定價優勢(22%)。

花旗集團亞太區執行長Peter Babej表示:「花旗致力配合邁向低碳經濟轉型。我們不但將永續融資視為使命,亦以此為契機,協助各地客戶低碳營運,同時幫助他們達成企業永續發展目標。」

調查亦邀請受訪者列出在其機構中最積極推動ESG策略制定和實踐的三個利害關係人;33%的受訪者將政府/監管機構排在首位,其次為投資者(21%)和客戶(20%)。

當問到他們最感興趣或正在了解的3種永續和綠色金融工具時,22%的受訪者首選「綠色債券」;42%受訪者則將「與ESG連結的營運週轉金融資」(ESG-linked working capital financing)列為前3個選項之一。

Babej說:「花旗集團的永續融資不斷擴展,涵蓋各類客戶,不但有正將投資組合轉向較環保行業的投資者,也有藉收購、出售資產重整業務模式的企業,我們整個集團於上述各類業務中,貫徹履行建設綠色未來的承諾。」

花旗集團經常與企業金融客戶共同制訂方案,成果之一是創建「花旗ESG全球指數」( Citi ESG World Indices), 為全球市場的最佳ESG表現企業劃定基準,以幫助企業金融客戶將投資組合向ESG轉型。此外,財富管理客戶對綠色投資亦需求日增。

相關新聞

行政院會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主軸為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行政院長卓榮泰說,...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核定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不僅調整工業部門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措施,擴大受惠企業家數、...
面對國家動盪變局,國民黨、民眾黨22日舉行在野領袖峰會,兩黨黨主席合體商談國事。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也帶來國民黨15個縣市首長,...
根據全球主要機構的最新經濟預測,全球經濟前景出現下滑趨勢。IMF一月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今明兩年為3.3%,但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