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計畫,在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達成中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起步,也是中國啟動碳排放權線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之一。初期僅限3,000多家重點發電企業依據配額進行交易。
國際能源署在7月電力市場報告中寫道,「根據最新數據,世界電力需求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響降低約1%後,將在2021年增長近5%,2020年增長4%」。
今年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沉寂多時的全球綠化及減碳議題再度躍上國際議題主舞台。資料顯示,當前全球碳排放量仍以化石燃料發電居首,在此前提下,對抗暖化的成敗將取決於世界轉向零碳排之再生能源發電的速度,亦使能源轉型成為全球的當務之急。
全球領先主動式資產管理業者之一安聯環球投資宣布將擴大全球性排除投資政策,特別是針對既有的煤炭投資限制等相關政策,預計年底上路。根據此項政策,未來逾三成年收入來自動力煤開採、逾三成電力生產來自煤炭的公司將被限制投資。
即便近年來許多國家宣示碳中和目標,不少跨國企業也紛紛向零競逐,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在持續增加。國際期刊《自然》最新研究指出,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的碳排額度,可能會在10年內用完,之後產生的「碳債務」需由「淨負排放」來補償。
今年才過到一半,台灣已遭遇「五十六年來最嚴重乾旱」與「七十四年來最熱五月」兩項氣候大禮,氣候變遷早非事不關己的危言聳聽,成為沉浸式的全民共業。自京都議定書以來,「減碳救地球」的做法已普遍為各先進國家接受,而巴黎協定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更明示,唯有二○五○全球達淨零碳排,才能勉強減緩氣候浩劫。
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我們的後代子孫背負巨額碳債務的風險越來越高。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研究人員和國際合作夥伴呼籲,立即建立碳移除義務(Carbon Removal Obligation),確定碳債(carbon debt)的責任,接下來要修訂的歐盟排放交易計畫就是個導入的機會。
紐西蘭總理雅登12日表示,本周將緊急召開亞太經合會(APEC)的非正式視訊峰會,商討亞太地區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對策、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並且協調經濟因應措施。這將是APEC首度在正式會議前舉行緊急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