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為加快減碳,環保署審查大型新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時,可以「借用」開發者的資源協助減碳,抵銷開發過程所增加的排碳量,既解決開發者的問題,政府也能不花錢就加速減碳。不過,這種創造多贏的「碳權抵換」作為,目前只限環保署審查的環評案,多數縣市仍各行其是,錯失加速減碳機會。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今晚報導,在首相特拉斯反對之下,熱中環保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將不會出席下月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
交通部規劃於高雄新建國道七號,作為高雄港連外道路之一,預期可紓解當地國道一號塞車問題,計畫核定後首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至今已近十年,仍備受當地民眾爭議。
法新社報導,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日前在一項專訪中警告,地球的氣候變遷如此之快,人類已經沒有機會修復。
珍古德是環保主義的重要人物,她的行動已持續了數十年。她在美國洛杉磯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阻止人為造成全球暖化而導致的最壞影響,時間正在迅速縮短,「我們真的正在接近一個不歸點(point of no return, PNR)」。
珍古德表示,「環顧世界,看看氣候變遷正在發生什麼。太可怕了...
花東918強震後,台東縣池上鄉興富溼地水源消失、溼地乾涸,水池的魚大量死亡,當地瀕危的赤箭莎、克拉莎、菊池氏細鯽等原生種動植物恐難存活。另附近農民指出,用來灌溉的地下水井水位下降,抽不了水,擔心影響2期稻作。
格陵蘭艾奇冰川的浮冰滿布,讓採訪團隊搭乘的船只能停留在八公里遠,但都能聽見冰川墮入海的巨大聲響,反覆的崩塌也傳遞出氣候變遷的警訊。
17日晚上9點41分台東關山發生芮氏規模6.4有感地震,18日下午2時44分台東池上發生芮氏規模6.8地震,兩起地震都是極淺層地震,地震深度僅7公里,大小餘震累計130多起。中央氣象局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地震沒辦法預測,但他個人看法為,18日下午芮氏規模6.8的池上地震才為主震,釋放能量已很多,幾次餘震都發生在池上、關山、玉里一帶,範圍並不大,該地區為剛性地質條件,推測接下來的餘震不會那麼密集,釋放能量也較小。
空汙是高雄人長年的痛,除推動空汙減量,因應國際趨勢及政府2050淨零排放目標,在地大型企業各自推動減碳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