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歐盟國家今天同意,明年將提高「巴黎氣候協定」(ParisAgreement)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試圖在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凝聚主要排放國的減碳雄心。
新冠 疫情 不只讓世界發展慢下來,還使人忘記 氣候變遷 的嚴重性!一項針對1900萬條推文的網路使用習慣研究發現,2019到2021年間人們對 新冠肺炎 的關注,導致氣候變遷備受冷落,下滑了3成。
2022九合一地方大選今(21)完成候選人號次抽籤。環保團體則在北市府前召開記者會,呼籲候選人盡快提出氣候政見。綠色和平表示,9月起陸續彙整「氣候政見意見書」送交地方首長候選人,僅有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及蔣萬安、台南市長候選人黃偉哲及許忠信四人回應。
農地工廠納管大限已於今年3月截止,但全台新增建違章鐵皮廠房中,卻有七成是沒有加工事實的「準違章工廠」,《工輔法》管不到、也拆不了。
海洋越變越熱,導致中國沿海降雨增多。1項國際性的研究發現,過去36萬年來,中國東部發生的季風雨增加與海水的熱含量提高有關。專家也提醒,如果人類持續製造溫室氣體讓地球 暖化 ,不只海水溫度越來越高,還包括出現暴雨及海洋生態系統破壞。
為因應蔡英文總統提出的「二○五○淨零排放」遠期目標,民進黨政府認為二○一五年通過的「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溫管法)所規定的 減碳 目標過於保守,而由 環保署 進行修訂,推出更為積極的減碳法規,並將法案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業經行政院會通過,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
台灣2009年起推動碳 足跡 標籤,但至今僅核發1240件產品,效率不彰,立委要求檢討, 環保署 表示,過去沒有母法規範,因此碳足跡標籤政策為鼓勵性質,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若修法通過為「 氣候變遷 因應法」後,將有母法可強制要求。
一項調查顯示,去年全球對氣候變遷的擔憂不增反減,只有不到半數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在未來20年可能對他們的國家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