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7)日發布「綠色復甦機會」報告,發現關於亞洲國家的再生能源發展,東南亞國家主要投資太陽能,東北亞投資離岸風電產業為主,台灣再生能源專案占比最大為離岸風電,這是一份針對台灣、日本、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共八個特定市場中綠色能源產業的投資所進行的調查。

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除了農業灌溉之外,也供應公共用水,但僅有台南溪北地區,政府斥資120億元,全力興建「曾文、南化聯通管」,要趕在2024年底前完工;啟用後,不僅曾文水庫可以挹注南化水庫,還能間接串連高屏攔河堰,必要時支援高雄用水。

依照國際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公布數據 ,預期今年全球天然氣使用量將比去年增加3.6%,恰好是去年比起前年節省用量,意味今年更多人在家時間增加情況下,包含用電量、天然氣使用量都為相對增加。

2019年美國農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近6.7億噸,拜登政府特別撥款300億美元,推動農業減碳和永續耕作,鼓勵農民種植覆蓋作物,當成有機肥料,可以大幅減少化學肥料的排碳量,甚至還能把二氧化碳封存進土壤裡,減少的排碳量賣給二氧化碳交易市場,創造出全新的環保經濟。

亞洲高山冰川融冰不停歇。英國科學家利用不同年代的衛星照片分析後發現,過去60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周遭的亞洲高山地區冰川持續在消退,甚至連過去少見融冰的區域,也不敵高山溫度提高帶來的威脅。科學家認為是夏季高溫及降雨改變造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發布報告,將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及義大利威尼斯列為瀕危的世界遺產,引發各界對世界遺產正陷入危機的高度關注。

30年後,我們還能在地球上繼續生存嗎?為對抗劇烈的氣候變遷,各國致力溫室氣體淨零排放,除了高碳排產業需面臨的轉型考驗外,減碳經濟還能帶來哪些新商機?

紐西蘭政府科學機構今天表示,隨著氣溫持續以一種與全球暖化一致的模式飆升,紐國今年出現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