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日前指出,國際上有著核能復甦的趨勢,而台灣高度仰賴國外進口能源,美國願意作為台灣可靠的能源來源,無論是液化天然氣、 再生能源 或核能。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如果有新的核能技術,台灣當然願意來跟世界做合作。

國民黨 面對民進黨積極推動大罷免,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今天強調,全世界都在拚AI,民進黨卻在拚罷免,國民黨關心國家能源、經濟發展,今天首波針對 能源政策 的民調結果,提出修改《電業法》,主張針對能源政策成立獨立監督委員會及核電廠延役,同時將非核家園的主張改為非碳家園,接軌國際能源發展趨勢。

環境部去(2024)年底公布「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訂出2030年較2005年減少「28±2%」碳排放,並提出能源、製造等六大部門的管制目標,本月7日召開草案公聽會,會議有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參與,聚焦在下一階段減碳目標與能源政策,特別是AI、資料中心對能源供給壓力的影響。

第5屆溫室氣體基金管理會確定不納入地方政府代表,碳費運用要如何兼顧中央、地方政府淨零需求?專家學者表示,建議藉由開放地方政府提計畫爭取碳費、舉辦北中南座談會等方式達成雙贏。

環境部於去年9月公布全國66家SRF廠商體檢結果,時隔3個月,昨(14)日發布「固體再生燃料(SRF)白皮書」與「共通性事業廢棄物作為固體再生燃料原料再利用管理辦法」草案,內容包含國內SRF產能與市場產值估計,管理現況及未來強化辦法,我國也將是全球唯一禁止進出口SRF料源的國家。

環境部公告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DC)的減碳新目標,相較2022年本次目標提高至「減量28±2%」。另外,為配合新目標達成,環境部擬擴大碳盤查範圍,將納入超商、客貨運、醫學中心與量販百貨等行業,並強調此次修法是要讓企業了解盤查做法,暫未規劃查驗、徵收碳費。

近期觀察COP29會議回歸自然的倡議,仍是雷聲大雨點小,面對氣候調適、減緩,自然解方,台灣相對於那些還要祈求別人幫助的未開發中國家, 因及早為減緩、調適布局,尚有因應的實力,這些實力多緣自於今天出席的老師們,在永續發展上的契而不捨。 氣侯變遷與台灣環境議題的追蹤,基金會走了三、四十年,仍一直在走。我們每年聚集、追蹤、整理相關的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注入,作歸納、也提出建言反思,今天好朋友們的聚集,是傳承、是感動。

COP29倡議全球推動永續,重申重視自然生態、環境健康的重要。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淨零絕非僅單靠政府制度及企業投入就可以達成。我們必須更進一步重新反思人與土地、自然的親密關係。同時,加強「能力建構」更是氣候變遷調適工作重中之重, 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經年推動公務體系的能力建構,希望依據調適行動方案,滾動式的盤點、整合、修正,優化氣候變遷運作,適度調整現有規章制度進行,與在地公民共進,這是攸關全民的「社會工程」。 基金會秉持初衷,與氣候變遷署合辦研討,承繼先進們多年的投入,追蹤氣候治理,喚起大家擔負責任、見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