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報告中指出,「全球約有15億人生活在面臨『高風險』或『極端風險』的城市。」而這15億人,絕大多數在亞洲。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氣候變遷加速,異常炎熱或寒冷的氣溫愈來愈常見,每年導致全球500萬人喪命。

國內疫情來得又急又猛,缺水缺電的嚴重性依舊興風作浪,而氣候變遷給人類帶來的巨大風險,則更見嚴重。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目前全球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升溫將近1.2°C,而1.5°C很可能會在2030~2052年間發生;換言之,發揮人為力量逆轉目前碳排放趨勢、減緩極端氣候損害,只剩下不到十年的時間了。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7)日發布「綠色復甦機會」報告,發現關於亞洲國家的再生能源發展,東南亞國家主要投資太陽能,東北亞投資離岸風電產業為主,台灣再生能源專案占比最大為離岸風電,這是一份針對台灣、日本、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共八個特定市場中綠色能源產業的投資所進行的調查。

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除了農業灌溉之外,也供應公共用水,但僅有台南溪北地區,政府斥資120億元,全力興建「曾文、南化聯通管」,要趕在2024年底前完工;啟用後,不僅曾文水庫可以挹注南化水庫,還能間接串連高屏攔河堰,必要時支援高雄用水。

依照國際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公布數據 ,預期今年全球天然氣使用量將比去年增加3.6%,恰好是去年比起前年節省用量,意味今年更多人在家時間增加情況下,包含用電量、天然氣使用量都為相對增加。

2019年美國農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近6.7億噸,拜登政府特別撥款300億美元,推動農業減碳和永續耕作,鼓勵農民種植覆蓋作物,當成有機肥料,可以大幅減少化學肥料的排碳量,甚至還能把二氧化碳封存進土壤裡,減少的排碳量賣給二氧化碳交易市場,創造出全新的環保經濟。

亞洲高山冰川融冰不停歇。英國科學家利用不同年代的衛星照片分析後發現,過去60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周遭的亞洲高山地區冰川持續在消退,甚至連過去少見融冰的區域,也不敵高山溫度提高帶來的威脅。科學家認為是夏季高溫及降雨改變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