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白心儀原為東森【台灣1001個故事】主持人,後來轉戰三立,仍致力於生態紀錄。這次耗時兩年時間,走訪印度、日本等國家追尋亞洲貓科動物,實踐COP15,科學家提出「Wild cats can help」理想;關心氣候變遷與人文保育的你,或許可以一同放慢腳步,一起看白主播與其團隊,如何追蹤亞洲貓科動物的危機與生命力。
天氣越來越熱,「熱死人」的情況正在發生,更有學者示警「每年夏天都是餘生最涼」,許多勞工也在關心能否放「高溫假」,高溫已成為氣候變遷的關鍵指標。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預計最快明年夏天提出高溫調適的國家政策,並擬定短中長程計畫。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賴清德總統作為召集人,邀請中研院長李遠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並納入產、官、學及民團代表共24位委員。屆時會中將由環境部長彭啟明以先前與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公布的報告「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為基礎,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以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報告「台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
「台電開發第四接收站恐涉及環境敏感區,呼籲環境部在台電補件前,不應該急於進行環評!」針對農業部撤銷基隆市政府廢止四接開發許可證的行政處分,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受訪時表示,台電的開發證明文件尚未送齊,環境部應該等台電補件後,才能啟動環評程序。
美國加州消防人員今天持續奮力撲滅北部的野火,同時間,有關當局警告當地風力逐漸增強、白天氣溫逐漸攀升的趨勢。
總統府設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於25日召開首次會議,聚焦氣候變遷對台灣的衝擊,及能源電力供需二大議題。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將報告電力供需,能源結構例如核能等恐難避免被觸及討論。知情人士說,2030年減碳目標上修至24±1%,但此涉及減碳工具力道,和能源政策、電力排碳係數、是否使用核能相互連結,倘若沒有很大力道去改變,目標很難做到。
北市副市長林奕華今在臉書表示,「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終獲行政院准予核定,也成為第一個完成訂定淨零排放相關自治條例的地方政府。環保局長徐世勳表示,過去一些採鼓勵環保政策將轉為強制要求,包含指定場所需設置循環杯系統、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公務用汽機車逐步轉為電車等,待依照程序公告後,預計明年一月條例將會正式上路。
2019年著手起草、2020年送入行政院的海洋保育法草案,12日晚上終於走完最後一哩路,趕在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三讀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