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立言稱美可作台灣能源來源 行政院能源政策是否調整?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日前指出,國際上有著核能復甦的趨勢,而台灣高度仰賴國外進口能源,美國願意作為台灣可靠的能源來源,無論是液化天然氣、再生能源或核能。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如果有新的核能技術,台灣願意來跟世界做合作。
美日歐等國核能復甦 台灣應合作保持能源穩定?
谷立言表示,AIT非常積極與在台灣的公司和政府機關討論,表達美國在這方面能夠對台灣提供的協助,這是相當令人期待未來合作的計畫;他還說,放眼全世界,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國家都有復甦使用核能的狀況,這是由於很多公司需要穩定的基載電力,尤其在數據中心等AI相關產業。
他談到台積電宣布在美加碼投資一千億美元一事,認為台灣有資源限制,包含土地、水和能源可能缺少的狀況,這也是為何台積電選擇到日本與德國投資的原因。他說,美國能源價格較低、有很大環境空間,也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台灣與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關係牢不可破。
一名AIT發言人回應,美國是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國,可作為可受信賴的夥伴以滿足台灣能源需求,AIT期望拓展不同能源選項,讓美國協助台灣滿足能源需求,這也是未來可合作的領域。
另外,谷立言在專訪中重申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美國加倍努力致力於台灣安全,讓台灣具備自我防衛能力,包含武器系統與全社會韌性,歡迎賴清德總統將國防預算增加到GDP三%,感謝賴在全社會防衛韌性的貢獻,這是增強嚇阻力的重要一步。他說,若烏克蘭戰事告終,美國就會把重心回到台灣防禦需求,台灣量能、技術與經驗完整,美台在無人機系統與衛星系統等軍民兩用領域也許有合作機會。
行政院回應 新科技不排除合作可能
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台灣是一個能源需要靠外在力量進來的國家,包括LNG(液化天然氣),我們也需要很多外在的能源來供應,就能源而言,我們全力的在發展多元的綠能,把現在國內還有的燃煤的機組轉換成燃氣機組,用來降低各種的排碳量,所以我們新的想法跟戰略是以減碳為優先,淨零為目標。
卓榮泰提到,至於傳統的核能,核管法的規定,在今年5月17號,核三廠的第2號機組將除役,我們會在法律的規定底下進行必要的程序,也知道立法院有在修法,但都還沒有到最後的程度。
卓榮泰說,至於新的核能技術,期待我們跟全世界先進技術的擁有者或是開發者能夠保持更多機動性,而且主動性的對話、研究甚至合作,我們不排除在核能的安全跟社會有共識下,對於核廢料的處理,要盡到不會讓後人有所疑慮,對於新的核能,我們採取這樣的態度。
電價恐上漲 穩定、充足電力為未來挑戰
民間團體部分,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電價上漲在即,電價與能源政策、電力供需結構息息相關,希望政府思考多元能源配置選項,強化國家能源韌性,有穩定合理電價才能確保企業維持競爭優勢;工總秘書長呂正華說,希望多元能源供給,充足的電力供應是產業最關切的重點。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認為,非核家園應改為「低碳家園」才符世界減碳趨勢,核電廠應以最新發展的SMR為主,效率高、成本低。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專案經理黃品涵表示,缺電這件事情要問是誰在缺電?是民生還是產業缺電?國內56%用電來自工業用電,這些業者有責任做到自發自用的責任,而不是用電大戶要求每個人來一起承擔。
黃品涵指出,AI和半導體用應該要使用再生能源,台灣必須以再生能源當作唯一正確的選項,再生能源才是回應產業用電需求的解方,而非核電和天然氣,即使天然氣是橋接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