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地

民國109年下半年至110年上半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期間,農委會農水署及經濟部 水利署 定期召開平台會議,進行業務交流及互助合作;兩署為台灣水資源調配及農業永續發展努力。

備受矚目的《農田水利法》修法後,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變成公務機關,38名在野黨立委聲請釋憲,憲法法庭經言詞辯論後,12日判決合憲,且強調不論公法人或機關化都是政策選擇,選擇妥當與否是政治問題,不是合憲與否的法律問題。

新北 坪林 文山包種茶約5成市占率,年產值8億元以上,但今夏炎熱又少降雨,大批茶樹逐漸乾枯,平均災損2成,最嚴重有4成,但3成就會讓茶農沒有利潤,茶農欲哭無淚,市場恐大受影響。茶農說,目前秋茶正準備採收,如果 高溫 持續,最快下月就有影響,部分品項恐漲1成。新北市府表示,今天將邀茶農和相關單位開會,討論灌溉對策。

氣候變遷導致種族衝突? 西非 西北部近期面臨乾旱,迫使牧民必須耗費多時尋找合適的放牧地,農地的開發也是讓牧民拋棄傳統游牧地帶的主因之一。然而自 非洲 牧民的遊牧範圍擴大,和農民爭地的情況屢見不鮮,導致不同種族的農、牧民發生衝突,造成傷亡。

今天熱爆了, 花蓮 氣象站指出,玉里測站測出攝氏40.7度,創下遷站以來最 高溫 紀錄,主因縱谷缺乏海風調節;玉里二期稻作正逢用水高峰插秧期, 水利署 協助調節。

受到俄烏戰爭還有疫情影響,國際糧食供應鏈變化,加上國內水稻過剩,雜糧得依靠進口,為了擴大 大豆和玉米等雜糧面積生產,提高糧食自給率,農糧署輔導業者共同發起,推動大豆和玉米輪作模式,還導入智能自動化施打循環益生菌有機質肥料系統,來達到產業升級。

西部人口密集地區在最近幾年來,面臨愈發嚴重的用水問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此情勢反映出100多年以前的水權制度,放到現在已經出現問題,而能否在私有產權與民生用水之間取得平衡,端賴各州政府的智慧。

媒體報導,水利會收歸國有後,發生水路破損淹水等情事都無人處理。農水署今天回應,由國家直接整合跨部門資源,能處理日益複雜困難的農田水利水源規劃、調度、防災等課題,服務效率顯著提升。

媒體報導,農田水利會收歸國有時,農水署、農委會曾經承諾,會嘉惠農民、有水可用,但過了近2年時間,水路破損喊沒錢修、水閘門沒人管淹水,農事處理效率變慢,農民完全沒感受到官派後的服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發布新聞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