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全球搶糧食大戰! 推動國產大豆玉米輪作

受到俄烏戰爭還有疫情影響,國際糧食供應鏈變化,加上國內水稻過剩,雜糧得依靠進口,為了擴大 大豆和玉米等雜糧面積生產,提高糧食自給率,農糧署輔導業者共同發起,推動大豆和玉米輪作模式,還導入智能自動化施打循環益生菌有機質肥料系統,來達到產業升級。

危機就是轉機 「大數據+自動化農機」拚產業升級

大豆田內採收機忙著採收,採收完畢之後還要除草、施肥,為了有效節省人力需求,提升雜糧生產供應量,農糧署輔導整合產官學研等單位團體,推動國產大豆、玉米輪作。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表示,該項政策是為了「建立能夠省水、省工、省藥、省肥,同時智能永續發展的目標。」

飼料玉米短缺 農委會獎勵雲林種植提高自給率

我國雜糧長期依賴進口,但在氣候變遷、國際戰爭影響下,國際糧食供應鏈受到衝擊。為了提升國產雜糧自給率,農糧署不僅大力推動雜糧輪作,甚至還祭出轉作獎勵金。農民黃先生表示,「當然輪作是為了我們農業的永續經營,因為輪作才能讓食物更好更美麗。」

為了環境永續發展,同時還導入有機質益生菌循環肥料,透過最新智能化打肥機械操作來提升效率,台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執行秘書馬聿安指出,「平均一分鐘就可以打一分地,所以農民在使用這樣有機肥料,可以更加的有效率。」

化危機為轉機,若未來其他縣市能複製推動相同模式,相信我國雜糧產業發展勢必大大升級!

相關新聞

AI正掀起新聞革命。愈來愈多媒體使用AI,當作「乾坤日月刀」般多功能的奇門兵器。
行政院會20日拍板院版「 財政收支劃分法 」修正草案。根據財政部簡報,院版 財劃法 中,中央對挹注地方上看1兆2002億元,再創新高;...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9日下午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定調 藍白合 作。鄭麗文宣示,藍加白無疑是台灣主流最新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