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央銀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房市管制成為關注焦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七波房市管制已見成效,國銀為期一年的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是否延長至明年,今年第四季會再做「總檢討」,至於貨幣政策基調,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還是維持「緊縮」,但會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把錢「打出去」,以改善房貸排撥問題,貨幣政策基調可以說是「適度讓資金充裕」。
金管會4日行政院會報告「新青安.貸的到-配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之調整」,卓揆決定准予備查,9月起辦理的新青安貸款的撥款案件,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比率的限額。此項調整,不止於協助年輕世代擁有自己的家,取得房貸只是第一步,後續包括育嬰、產假等許多面向,政策上都還有努力的空間。
8 月 1 日,《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修正條文、有關「80 歲以上、重症免附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家庭看護移工」配套子法正式上路。針對新制啟動將會使得家事照護移工(家事移工)需求遽增,進一步衝擊重症家庭的問題,勞動部、衛福部 7 月 29 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配套子法,希冀能夠有效降低衝擊、保障重症家庭權益。消息一出,各界開始審視其可行性、可持續性,以確保在人口結構劇烈變化之際,走出一條台灣的路。
內政部10日公布最新人口與戶籍統計,台灣的總人口數為2,339萬6,04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萬3,784人,持續呈現負成長,這也是自2021年元旦以來,連續49個月人口數呈現年粗死亡率大於年粗出生率的狀態,人口數減少的趨勢顯示出目前社會正面臨嚴峻的少子化與老齡化挑戰。安聯全球老年年金報告指出,台灣年金體系總分3.3,在面臨嚴重人口老化挑戰下,全球年金體系改革壓力普遍升高,而台灣未來也需積極應對高齡化帶來的社會與經濟衝擊,以確保年金體系的長期穩定。
《壯世代促進法》三讀通過,聚焦55歲以上族群,透過就業、健康、學習、旅遊及金融等多面向政策推動壯世代產業發展,並促進社會參與、提升就業質量。法案要求2028年前發布國家白皮書,政府將制訂措施,如延緩退休、提供彈性工作及友善職場環境。學者呼籲改善年齡歧視並創造優質工作,確保壯世代勞動力有效發揮,為高齡化社會帶來新經濟模式。
國發會委員會議今天通過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顯示我國未來長期少子、 高齡化 現象將更趨明顯。其中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時間維持2025年,人口紅利也維持2028年結束,與上次推估時程相同。但國人老化程度加劇,工作年齡人口45~64歲占比在2037年超過五成,將出現勞動力高齡化問題。
衛福部長薛瑞元提出修法解禁代理孕母,國健署將提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解除受術對象限已婚異性夫妻,研擬開放單身女性、同性、代理孕母適用等相關規範,將在農曆年後陸續舉行二場公聽會,聽取各界對「人工生殖法」修法意見看法,公聽會後將有清晰修法方向與輪廓。
臺灣新住民人口近五十九萬人,加上廿一萬名外籍移工,共八十萬人口交織出台灣的照顧者新面貌,在臺長居十年以上者陸續來到中年,日常生活除了得面對照顧伴侶、家庭或雇主外,同時可能面臨長期慢性病或高齡老化的威脅,在老年照顧的光譜上,新住民們很快將從「照顧者」這頭逐漸位移到「被照顧者」那端,新住民同樣也面對高齡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