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自 2020 年起連續三年人口數負成長,據統計去年新生兒人數僅剩 13 萬 8986 人,創歷史新低,政府面臨少子化問題,雖委由各部會提出建議,卻仍無解決的統整計畫, 專家都贊成要制定專法 。民眾黨團則於 20 日立法院舉辦《少子女化社會對策基本法》草案公聽會,針對低薪、高房價、男女不平權等問題,提出建言。
日本高度少子高齡化之下,勞動人口快速減少,各產業都面臨人手不足,缺工問題現在被上升為「人力危機」。日本民間智庫以政府不作為試算,2040年全日本將短缺1100萬名勞工。
勞保老年年金給付目前須滿63歲才能領,而自明(2024)年起將調升一歲,須滿64歲才能領。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二O一二年就任時曾對日本經濟提出所謂的「安倍經濟學」,希望以三支箭改變日本經濟。但經濟學不應僅是談貨幣、財政、產業,人口與社會變遷更是國家未來的根本。二O一六年推行的「安倍新三箭」卻是因應超高齡日本未來的困境而訂定的目標。這樣的思維及藍圖值得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我們認真思考與規劃。
勞動部5月24日表示,由於現今國人普遍於50多歲就退休,因此擴大原「僱用退休高齡者傳承補助計畫」,改為中高齡者皆適用;雇主若申請此計畫,每年最高可補助新台幣50萬元。鼓勵中高齡勞動力投入就業市場,也是缺工策略的一環。
根據聯合報五月五日的報導, 勞動部 重視青年低薪問題,因此表示不鼓勵青年持續待在低薪產業。李家同教授對此感到震驚,無法想像這是來自政府部門的想法。
話說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正進行解嚴後最盛大的遊行; 教改 團體以「為下一代而走」為主題,成千上萬家長帶著子女上街頭,這是台灣史上頭一回,當時被稱頌為最成功的一場社運。
台灣老化速度快於日本,老年人口成長快速,高齡科技將有龐大商機,也有迫切性,未來十年是高齡科技「黃金十年」。國科會自明年起將編列高齡科技預算,引導產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