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小企業能否幫員工加薪,關鍵在於提高議價能力,賺取高通膨時代的合理利潤。這就是日本政府可著力的地方。公取委在11月底公布新政策,大企業必須定期與配套企業協商,配合中小企業的員工加薪而提高進貨單價,如果大企業長期忽略合作中小企業提高單價的請求,則有可能違反「獨占禁止法」而被查辦。這項新政策,給了中小企業要求大企業定期提高單價的尚方寶劍,有助於解決過去30多年來無力幫員工加薪的困難,這也是岸田政權明年9月是否下台的關鍵。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努力好像沒有回報,「決定躺平」的氛圍快速蔓延。你呢?你也想躺平嗎?曾經的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就業篇。 年輕人對於就業是什麼想法,工作焦慮與學習?!
2024大選在即,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家長會長聯盟暨54個關心教育的民間團體,23日公布「2024年全國家長最關心的十大教育議題」問卷調查。第一名為「品格教育」,校園安全和性平、校園霸凌並列第二名,「心理健康」則是第三名;顯見家長對校園和學生品格、身心的關注,高於對學業成績的要求。
日本發起「地方創生」,吸引年輕人回流、產業進駐鄉村,至2000年,日本更積極、更有規模推動「地方創生」運動,進而解決「繭居族」足不出戶的社會問題,讓社區活絡起來,此為「共生社區」的濫觴。
荷蘭重新奪回擁有「全世界最佳退休金制度」的頭銜,至於台灣則在47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九,在東亞地區僅高於南韓,但落在日本及中國大陸之後。
因應瞬息不同的全球變化,幾位跨行跨界的好朋友們常常一起分享對於世界局勢與台灣前景的看法,前幾天某位大老提到了盧旺達這個熟悉又陌生的非洲國家,我對其印象還停留在廿年前一部關於種族屠殺的好萊塢電影,竟不知明年將迎來屠殺卅周年的盧旺達,已經從過往的人間煉獄一步步邁向非洲新加坡的願景。
台灣從2020年開始,已經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尤其去年虎年,台灣出生人口下降到13.8萬,與2015年21.3萬相比,下降幅度極大;另一方面,美國中情局CIA對於全球生育率的預測數字上,台灣也敬佩末座。根據內政部近期發布的數據,2023上半年出生人口剩6.6萬多人,雖然許多縣市都推出生育相關補貼,但有家長和學者認為,補貼只是其中一項誘因,還有整體大環境,以及小孩的教育等各層面因素,都必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