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

網路沒有國界,許多國家都意識到,在無邊界的網路世界裡,目前面臨有大則恆大、跨國企業壟斷的危機;過去這十年,大型科技公司稱霸,有多規則變成一家之言,將來政府該如何去規範、治理?一方面產業須往前衝,一方面要維護一般民眾的安全、隱私,如何達到平衡,是很重要的課題。

網路時代興起,數位科技一步步改變產業生態與民眾生活,如英國作家狄更斯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數位應用雖帶來詐騙、假訊息等負面影響,卻也發展出許多正面用途;2022年八月,我國數位發展部正式掛牌成立,部會被賦予「國家數位發展領航者」的期待,未來部門要如何推動數位轉型,解決社會疑慮,引領資通訊產業持續發展優勢,在國際舞台扮演腳色,是值得全民一同討論與監督的課題。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日前公布112學年度繁星申請校系採納科目,其中採計中文、英文兩科的系所大幅縮減,其中不乏頂大學校 。教育界人士分析,這是少子化下私校只能「放大絕、開大門」求生存的方法;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更指出,這種寧濫勿缺的招生策略,實在是我國教育悲哀。

面對數位科技快速變遷的時代,為加強學生學習數位化,2022年初,教育部以「生生用平板」的口號,宣告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正式啟動。該政策上路已兩個月,實際成效又是如何?網路設備不給力、教師授課意願低、數位教學能力待加強總總負面因素影響下,城鄉差距導致各校落實程度不一,也讓家長與教師憂心,長久恐加劇數位落差。

余紀忠基金會於25日,以「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為主題,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基金會也盡民間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與會的清大講座教授史欽泰表示,過去我們是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下成長的,如果不是全球化,世界半導體產業也不會是今天這樣蓬勃發展。

從 2018 年起,有感世界局勢變化,余紀忠基金會舉辦多場 「數位時代」研討會,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翻轉思維、長遠佈局。本月 25日,以「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為主題,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 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基金會也盡民間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面對全球化及國際化浪潮,蔡英文政府以2030年為目標,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並從國教到高教端透過課程修讀、師資招募等積極配合國家政策。近期隨著時間推進,各界正反聲浪不斷,學者們紛紛表示立意雖好,卻未考慮到現實,若政策真的執行,後果恐需下一代承擔。

數位發展部八月裡剛成立,編列預算高達211億元,該部門成立以來,定位未明屢屢引發外界議論,本週立法院將開議,由哪一個常設委員會主審,勢必成為焦點。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期也指出,政府應制定更前瞻、完善的政策,才能接軌國際,讓企業朝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