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政府在2020年4月宣布暫停中國畢業生來台升學,迄今尚未恢復,最後一批大陸學士生在今年畢業之後,引發台灣高教圈擔憂,學者專家表示,兩岸局勢不論為何,還是希望至少能先放行研修生來台,讓兩岸文教交流得以延續。陸委會則強調,雖陸生持續減少,但這學年結束後預估將有2000多名陸生在台就學,沒有「掛零」情形。
去年11月30日,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一款聊天機器人ChatGPT,它能用中、英文回答各種問題,還能翻譯、寫程式、創作歌曲,被視為是人工智慧的重大突破。不過紐約市教育局5日證實,當地公立學校電腦和網路不再開放ChatGPT,因為校方擔心ChatGPT會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專家指出,人工智慧(AI)雖可解決急需資訊問題,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仍必須謹慎對待。
在新冠疫情、農曆虎年的雙重夾擊之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預估,二○二二年出生人數將跌破十四萬大關,僅約十三萬八千多人,為台灣光復後最低的一年。醫學會認為這是政府對建構友善生育環境投入不足的必然結果,唯有做好「友善職場」和「公共托育」才有機會有效處理這個新的「國安問題」。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大專校院註冊率的最新數字今(28)日出爐,低於六成「淹水線」的學校數量創下新高,其中不乏老牌私立大學及國立學校。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不少私校誤判情勢,輕忽少子化衝擊力道,而未寄存名額自動減招,導致出現「斷崖式」招生缺額;他也預估,大專新生人數於117年才會降到谷底,未來5年至少40所私立大專面臨退場危機。
即將迎接2023年,新的一年元旦起也有許多新制上路,其中跟一般民眾最為相關的,就是「基本工資調漲為26400元」、「時薪176元」以及勞保費率調整為12%,《風傳媒》就替您整理有哪些勞工新制將在新的一年上路。
金融研訓院日前指出,台灣有四成年輕人是「金融文盲」,欠缺理財觀念,成為近期詐騙案頻傳的龐大受害者之一。立法院19日舉行反詐騙教育宣導公聽會,學者建議可運用各大學教學資源,強化學生反詐騙觀念;也有立委建議,可邀請金融業者提出經驗,或參考美國部分州份經驗,將金融教育推展為高中必修。
為紀念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國立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2008年起共同舉辦「余紀忠講座」,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與學生們分享學術歷程。本年度活動於12月13日在央大舉行,特別邀請到中研院賀曾樸院士分享觀測歷程,帶領大家探索黑洞的神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