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努力好像沒有回報,「決定躺平」的氛圍快速蔓延。你呢?你也想躺平嗎?曾經的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教育篇。 年輕人對於教育是什麼想法,高等教育下的學生們又正面臨什麼樣的困難?!
因應瞬息不同的全球變化,幾位跨行跨界的好朋友們常常一起分享對於世界局勢與台灣前景的看法,前幾天某位大老提到了盧旺達這個熟悉又陌生的非洲國家,我對其印象還停留在廿年前一部關於種族屠殺的好萊塢電影,竟不知明年將迎來屠殺卅周年的盧旺達,已經從過往的人間煉獄一步步邁向非洲新加坡的願景。
新課綱上路四年,教改論壇今天召開記者會,直指教育改革問題叢生, 私校倒閉、多元入學帶來嚴重階級複製、108課綱亂象等等; 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更表示,以前教育提倡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經教育改革卻不見了,現在的教育是「缺德的教育」。新課綱上路四年,教改論壇今天召開記者會,直指教育改革問題叢生, 私校倒閉、多元入學帶來嚴重階級複製、108課綱亂象等等; 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更表示,以前教育提倡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經教育改革卻不見了,現在的教育是「缺德的教育」。
勞動部將花費160億元輔導青年就業,迎戰低薪問題,規劃4年提升大專畢業後1年的平均薪資,從3.9萬元增至4.2萬元。不過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需透過引導來擴大青年對職場的想像;且他認為勞動部提出的平均工資3.9萬元是專科、學士、碩博士生薪水平均,太過簡化,無法反映真實現象。
話說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正進行解嚴後最盛大的遊行; 教改 團體以「為下一代而走」為主題,成千上萬家長帶著子女上街頭,這是台灣史上頭一回,當時被稱頌為最成功的一場社運。
台大於2018年選出管中閔擔任校長,遭到教育部阻攔,引發社會「拔管」爭議。前台大校長管中閔13日於新書《大學的脊梁》,紀錄當年的心路歷程,直言受到政府各部門攻擊,此書盼記錄政府侵害大學學術的歷史,留給後世一個警惕。管中閔說:「希望我是受政治迫害的最後一人!」
經濟日報精選名家 史川恩 Michael R. Strain博士(現職: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並曾任美國人口普查局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家) 表示在疫情衝擊下,美國因著取消實體改為線上學習,不僅兒童學習能力急劇下降、高中畢業生及大學入學生的人數也不斷下滑,此將衍生出未來家庭收入的損失,消費力減弱、對學生貢獻的意願及能力、國家人才及經濟成長都造成負面影響。各級政府應即刻解決疫情所造成的學習損失,將上課、學年的時間延長,不必按舊有的行事曆來安排學程教育,以改善對國家的嚴重衝擊。
日本社會少子化嚴重,導致勞動力減少以及老齡化,促使日本政府持續努力,希望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從2022年起,日本政府就採取措施延攬人才,更於今年2月17日敲定新的移民政策,旨在增加在日本工作的高端外國人才,全球範圍內針對人才的爭奪戰正在加速,各國具體的政策佈局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