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本次訪談中,重量級來賓、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先驅史欽泰老師,與主持人黃鈺安、羅澤一同深入探討了當前臺灣半導體產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分享了他的人生智慧。本次訪談內容豐富,從臺積電赴美投資的地緣政治考量,到臺灣產業人才培育的現況,再到政府應扮演的角色,史欽泰老師皆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此處用簡短十六個字總結:「政府鋪路、企業引路,重視投資、發展應用,文理平衡、理性對話,保持樂觀、持續學習。」
AI蓬勃發展,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麥倫·舒爾茲受邀來台,11日在台師大舉行「不確定性、人工智慧與永續發展」專題演講。舒爾茲表示, AI有助於創新,但AI並非完美,所有模式都可能有誤判或誤差,當蒐集到錯誤資訊,可能讓模式走偏,在創新過程也可能出現作弊行為,懂得如何分辨和處理這些例外,將是人和AI的差別。
台灣的勞動市場出現兩個嚴重問題:一是缺工日漸惡化,預估再過五年可能缺口高達四十萬人;二是低薪問題,尤其青年低薪,也隨著時間愈趨下流。這兩個問題既關係著經濟發展,更影響社會安全,已經到了不容再忽視的地步。
遠見雜誌於去年底做了一項亞洲五地(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十八歲以上華人民眾的民心動態調查,想了解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看法,以及五地間對彼此在政經社會發展上的見解。其中台灣被普遍讚揚,認為社會進步指數高,但對台灣 年輕人 的表現,給分都不高,因為台灣年輕人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不高。
不論產業競爭,不論成敗與否,要勇於為員工繳學費,才能替產業界培養人才,有助台灣未來產業的長遠發展。
從數位浪潮到AI衝擊,余紀中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科技革新對社會與產業之影響,11月23日舉辦【從數位到AI時代的影響與方針】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多位專家學者,針對不同層面深入剖析、對話,一同探討未來的因應之道。
一位公務員之死,在國內引起熱烈討論,何佩珊請辭勞動部長獲准前,於立院詢答時表示,自己想找出是否官僚科層體制出了什麼問題才導致了此一悲劇的發生,像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提的「平庸的邪惡」,是否普遍存在官僚體制當中,而成為悲劇的來源。何前部長這一席話值得深思。
余紀忠基金會近年來關注數位時代發展趨勢,在成大副校長郭耀煌老師的策劃下,以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監管與法律制定、教育與人才培育,三大面向探討AI時代未來機會和挑戰,集結產、官、學不同領域專家學者,與社會大眾共同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