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

編者按: 清大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疑違反兩岸條例議題延燒,教育部將徹查各大專校院,學界憂心兩岸學術交流探低點,也憂學術自由與人權將受侵害。教育部長潘文忠兩度重申「學術自由不能牴觸法律」,國立大學校院協會暨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今天聯合聲明指出,政治是一時的,學術是永遠的,若因政策轉變,而將大學多年前公開合法的活動,編排入罪於今日,將對大學造成傷害。

學者指出,國內教育過去著重氣候變遷科學研究,還沒跟上業界實務發展。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已持續參與氣候變遷大會10年,今年也將克服疫情帶來的不便,出席周邊會議。

美國哈佛大學原先設置在北京語言大學裡的「哈佛北京書院」,將從2022年開始改為與台灣大學合作,並且改名「哈佛台北書院」。外交部對此表示,樂見哈佛大學與台灣大學建立兩校合作計劃,並且歡迎哈佛大學選送美國優秀菁英來台灣研習華語文。

為因應國際減碳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說,台灣是半導體產業重鎮,碳排量比重相當高,將朝增加綠能、促進循環經濟來減碳,未來將設立循環園區,在資源再利用上規劃輔導措施與法律配套,從中發展新的商業模式。

宏碁集團創辦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施振榮與陽明交通大學、交大思源基金會共同簽署意向書,將捐贈名下500張台積電股票的現金股息,為期五年,期滿經同意得再繼續執行五年,以支持陽明交大推動「喜馬拉雅計畫」。施振榮表示,希望藉此抛磚引玉,並建立有效利用捐助的新機制。

全國幼兒園持續停課,指揮中心卻又開放有需求的家長可把孩子送托,且人數無上限。根據訪查,七月起不少私立幼兒園的孩子明顯增加,隨著今起微解封、陸續有家長回職場,預料到幼兒園的孩子將更多,實質上形同解封。幼教團體也批評政策矛盾,認為指揮中心不讓幼兒園全面復課,卻又不能拒收托,甚至有幼兒園被民眾檢舉室內群聚,園所深受其擾。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高中以下學校採「停課不停學」已兩周。一名家長表示,他家孩子的課表「周一到周五每節課(共35節)都是自主學習」,全無遠距教學,老師也沒提供自主學習材料,形同放牛吃草。教育部表示這樣沒違規,各校可採彈性的課程、教學與評量方式,以從寬認定為原則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