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種樹救水源監督委員會 一○一年第一次會議紀錄
時 間:一○一年二月十四日(星期四)下午二點
地 點: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台北市大理街132號3樓)
主 席:林聖芬
出席單位:教育部廖雙慶 行政院環保署吳鈴筑 經濟部水利署陳炳訓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堯明才代理)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堯明才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侯祖德...
面對民國101年的中央組織改造,我個人頗為憂心。以前省政府時代,我在水利處服務,曾負責推動整合各水庫、管理局、建設科,都無法確定各單位之間有共同的語言,因此像水利署和水保局,這兩個都是水的單位,但權力、規範都不同,有賴未來環資部部長整合。
我多次提出建立夥伴政府的概念,因為台灣不大,並不需要五大流域管理局,況且局長十一職等誰也管不了,應強調協調的概念。這種partnership只要搭配得當可行性甚高。以現有行政院組織,...
台大土木系李鴻源教授指出,莫拉克颱風不會是讓國家防災機制全面啟動的第一個颱風,以國際級的國家防災應變能力而言,台灣欠缺長期以來的國土監測、災難預警預防、事故發生的緊急應變措施網絡、災後重建的社會心理輔導與民生支援;而這些需要長期耕耘與寂寞相伴的第一線工作性質,在世俗眼光下難以被看見與鼓勵。莫拉克不會是最後一個莫拉克,我們只是在向苟延殘喘的虛擬安全提款。
李鴻源教授無奈苦笑說:「毎當國家重大災難發生我只要拿出歷年的數據圖表、...
台灣水資源議題,常忽略制度面的討論。如防災、抗旱等都是跨部會的問題,沒有法源來執行公權力,就須不厭其煩地進行監督和協調。落實水資源管理必須要有很強的意志力,政府相關部門應確實制定政策,訂出明確的議程及行動方案,詳列各年度預算,形成短中長期執行計畫。水資源管理比國光石化等議題影響更為深遠,但卻不容易得到環保團體重視。若缺少民間的參與和支持,政府也會失去著力點,無法有效改進台灣長久以來存在的水資源問題。
...
參與「第四屆黃河國際論壇」
第四屆黃河論壇主要議題:
一、中心議題
生態文明與河流倫理
二、主要內容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影響及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
流域生態修復的案例與實踐
生態文明科學內涵、河流生態修復技術途徑及關鍵技術
生態文明及現代流域管理、...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夫人方進女士盡心聯繫及安排下,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及台灣河川水利、環境土木領域的專家學者一行十九人,於2009年6月18日至6月28日組織了南水北調參訪團,花了十天的功夫實地考察、見證了中國大陸最偉大水利建設之一的南水北調大工程,也花了近乎一年的時光,經過多方蒐集、查證相 關資料,審慎、隆重編寫了這本南水北調紀實,除了記載下這趟難得的考察參訪行程外,更期盼為兩岸的整治河川、環境保護努力,留下歷史檔案。
「氣候變遷 台灣準備:國土規畫與水患治理」論壇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及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包括世界銀行資深官員Atem S.Ramsundersingh、水利專家荷蘭Wageningen大學資深研究員Dr.Lodweijk C.P.M.Stuyt與國內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近百人與會。
劉兆玄說,新政府上任不久,接連三個颱風侵襲台灣,災區只能用「河山變色、滿目瘡痍」形容,多年來的水患治理仍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災情愈來愈嚴重...
颱風所帶來的洪澇之災,主要是水的處理不當,然而水的問題不在水,在土地,而土地的問題不在土地,在社會經濟,而社會經濟的問題也不在社會經濟,而是在政治。所謂的政治問題就是社會資源分配的問題。防洪需要善用土地,但土地偏偏是民主社會最難解決的政治問題。換言之,洪澇之災就是一種從過去決策累積下來的政治性災害。改善之道雖有偏方和特效藥,但根本之道還是在人的價值觀,因此教育成了啟發人文思考非常重要的投資。
由時報文教基金會等單位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