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在網路搜尋「氣候」兩字,會發現「氣候變遷」及「氣候峰會(COP26)」已成為熱搜關鍵字。不論是政府、勞工、消費者及投資人決策都聚焦於去碳化行動,世界各地的立法者,也紛紛認同「稅收政策」將在影響民眾及企業對環境的衝擊上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明年一定缺電

公投結果出爐,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天呼籲,明年是一定會缺電,大家既然做了決定,將來就不要埋怨。

極端天氣影響,農漁業成為第一線受災戶!綠色和平24日舉辦「氣候責任誰來扛?台灣農漁民疾呼有效碳定價」記者會,展示400位台灣農漁民聯署要求,希望政府制定有效碳定價。

淨零排放指的是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

近年地球生態浩劫頻傳,包括熱浪、大火、洪水、高溫等,一再凸顯氣候暖化所帶來的危機,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報告指出,與工業化之前相比,全球溫度急速上升了1.1℃,減碳已是迫在眉睫。

環保署10月預告修正草案,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收「碳費」並專款專用。

「將汙染等外部成本內部化」、「反映成本(含外部成本)」與「以價制量」是避免浪費資源、防止環境惡化與氣候變遷的最有效手段。

拖了5年,土耳其終於在6日批准《巴黎氣候協議》國內法化,以面對更嚴格的減碳標準,也剛好是在氣候變遷大會COP26舉辦之前通過,聯合國對此表達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