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後各國最新碳排放目標 全球限電危機崛起

淨零排放指的是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

全球排放量約 55%來自能源的製造和使用,45% 則和資源開採和產品製造加工過程相關,如要做到淨零,需要依靠能源和資源端的減碳措施。目前,各大國最新訂出的碳排放目標如下:

 

各國碳排放目標

國家      承諾淨零達成年         2030減碳目標

台灣               2050                  相較於2005年減少20%

美國               2050                  相較於2005年減少50-52%

英國               2050                  相較於1990年減少68%

歐盟               2050                  相較於1990年減少50%

韓國               2050                  相較於2018年減少40%

日本               2050                  相較於2013年減少46%

芬蘭               2035                                 無

澳洲               2050                  相較於2005年減少26%

中國大陸       2060                  達碳達峰(註)的目標。

印度               2070                   相較於2005年減少45%

資料來源: 綠色和平

註:「碳達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

另外目前碳排全球第七的加拿大,承諾在2050年達成零淨排放,同時碳定價制度;俄國則是把零淨排放時間,押到2060年,並且承諾2030年結束森林砍伐,然而俄國並不同意到2030年前,把甲烷排放量減少30%,因為身為化石燃料超級大國,他們希望爭取更多時間;而另一個石化能源使用大國-巴西,則承諾在2030年把溫室氣體目標從43%提高到50%,身為亞馬遜森林的所在國,巴西也將非法砍伐森林歸零的目標達成時間,從2030年提前到2028年,並且承諾到2027年減少50%,這樣消息一出,令各界感到相當振奮。

能源轉型陣痛期,全球限電危機崛起

然而,面對淨零的目標,代表必須經過能源轉型的陣痛期,世界各地正在上演嚴峻的能源危機,凜冬將至,低溫造成供電需求大增,各地也出現了限電危機。

美國

今天寒冬特別凍,美國能源需求上升,過往而言,美國擁有足夠的天然氣庫存可以度過冬天,但如果今年的冬天異常漫長,勢必會導致天然氣的用量大幅上升,屆時天然氣短缺的問題將會浮上檯面,多個電力生產公司已經先行預告,今年天然氣的價格有可能會大幅度調漲,不少公營事業單位為了滿足供電需求,又從天然氣轉向煤炭,結果導致煤炭的用量大幅度上升23%,但因為了降低全球暖化採取的措施,導致煤炭相對應要付出更多的環境成本,許多礦業公司,在疫情期間已做過大規模的人事成本縮減,導致美國礦工數大幅下降,現在就算需求上升,短時間也很難找到礦工來滿足需求。

中國大陸

而在中國,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了力拼這個目標,北京祭出大規模限電,導致浙江、江蘇、山東、安徽等省許多企業被迫停工,甚至連交通號誌都不亮,住高樓的民眾,突如其來沒有電梯可以搭,想買東西的民眾,發現慣用的電子支付,也無法使用,生活突然出現巨變。

韓國

9月23日,韓國電力公司宣布,因為製造成本增加,預計將在2021年第4季調高電價,這是韓國8年以來首次調漲電費。

歐洲

《金融時報》指出,歐洲想成為全球綠色冠軍,但面對許多挑戰,包括目前能源進口不夠多元,多數仰賴俄國供應天然氣,等於讓俄國總統普丁掌握了歐洲市場的鑰匙。

歐洲各國為了致力放棄煤炭,比過往更依賴天然氣為家戶供暖與發電,但現在已沒有足量的天然氣供儲備過冬,若出現能源危機,各國恐出現停電和工廠被迫關閉等,將會衝擊世界的各個角落。過去此時,歐洲能源庫存,多半都處於低點,但現在來自俄羅斯和挪威的輸送管流量受限,歐洲老化的核電廠正逐步淘汰或更容易停電,讓歐洲天然氣價格在過去一年飆升近500%,交易價格逼近史上最高紀錄。

在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提出後,許多學者以及觀察家認為,對於避免危險升溫以及協助各國適應或補償災難所招致的損害等,仍遠不足夠。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說:「我們仍在敲擊氣候災難的大門」。根據聯合國提出的《排放差距報告》,距離攝氏1.5度的未來,全球只剩下4000億噸可以排,我們可能只剩下8年時間來縮小差距了,剛出爐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若只是紙上談兵,將會招致後人的失望以及破壞環境的苦果,但如果真的實踐了,那或許是會成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一份文件之一,在科學與人類野心還能控制之際,在地球的破壞尚未變得不可逆之前,力挽狂瀾,也將成為各國基於生存與永續所達成的重大共識,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已啟動,各國的行動,將會決定這份協議的歷史定位!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