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從歷史看現況,人才乃國力之本,不論對於國家或企業都是如此。但是人才的培育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投注,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台灣這些年來缺乏中長期人才培育的計畫及願景。就以高科技產業所需人才來說,新制教育制度弱化STEM基礎教育(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導致相關人才大幅減少,未來將無法因應產業發展的需求,大幅影響台灣的競爭力,因此如何強化我們的育才政策刻不容緩。

日前央行因應通膨高脹,升息又升準,首要針對金融資金過多問題, 台灣金聯董事長施俊吉成功協助金融機構降低逾放比,並防止金融資產賤價出售,順利達成政策性任務後,啟動新階段任務,積極轉型投入危老都更,創造民眾、業者、政府三贏。

永續發展執行困難或需付出明顯代價,也存在許多滲水行為。

《路透社》報導,紐西蘭為解決國內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8日發布一項農業排放收費計畫草案,要求農民為牛羊打嗝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付費。紐國環境部表示,該提案將使紐西蘭這個大型農業出口國成為世界第一個讓農民為牲畜排放付費的國家。

為支持企業投入研發,《產業創新條例》提供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可適用的研發支出包含全職人員薪資、消耗性器材、專利或技術等、資料庫或軟體、教育訓練費等,都必須專為研究所需而支出,若不符規定,可能導致申報錯誤而被補稅。

為鼓勵產業投資前瞻技術,經濟部將修正《產創條例》新增10-2,針對設備投資提供更優抵減優惠,工總、工商協進會及電電公會都表達肯定態度,認為政府的立意良善,可提高企業投資誘因,但希望適用範圍也能擴及10-1條的智慧機械、5G。

立法院於年初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1修正草案,延長智慧機械及第五代行動通訊(5G)系統投資抵減適用年限至113年12月31日,並自今(111)年1月1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止新增資安投資抵減優惠。

行政院106年宣布重要政策,為活化國內新創投資環境,並吸引國際資金投資國內新創,進行《產創條例》大翻修,本次修法分促進創新、強化研發、引導創新及活化環境等4大面向,共計增刪、修正23條文,大幅鬆綁新創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