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社團法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今天公布台灣社會大眾對氣候變遷危機認知程度,有88.5%⺠眾感到氣候變遷正在發⽣,48.6%認為台灣氣候變遷表現不夠好。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6日即將在埃及登場,地球卻傳來壞消息。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10月26日 發布 《溫室氣體公報》(Greenhouse Gas Bulletin),2021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這三種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都創下新高,甲烷更是連兩年創下最大增幅。
環保署2日修正發布「開發行為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由於國內有多個園區正在環評,預期會增加空污排放,因此需要使用電動車等抵減量,期能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加速空污防制策略推動與解決開發單位增量抵換需求。
台電昨天舉辦「能源轉型邁向淨零」論壇,為淨零的實現論出更具體的方向,包括 再生能源 如何克服阻礙、 台電 的任務,以及能源產業的未來。
KPMG今(31)日發表為期兩年調查一次的「2022 KPMG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此次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關於因應 氣候變遷 與社會不平等這些急迫性議題的回應成果,仍有相當落差,需要有更實質的具體作為。
由於歐盟即將在2023年啟動碳邊境管制CBAM,要求自主申報相關,並且在2027年開始收取碳邊境稅,環保署長張子敬31日表示,排碳要付出代價,因此要讓是要讓這個碳有價值、價格,未來會成立碳交易平台。
余紀忠基金會於25日,以「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為主題,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基金會也盡民間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與會的清大講座教授史欽泰表示,過去我們是在全球化的環境之下成長的,如果不是全球化,世界半導體產業也不會是今天這樣蓬勃發展。
從 2018 年起,有感世界局勢變化,余紀忠基金會舉辦多場 「數位時代」研討會,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翻轉思維、長遠佈局。本月 25日,以「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為主題,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 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基金會也盡民間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