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第96屆奧斯卡公布入圍名單,台裔美籍導演江松長以《金門》(ISLAND IN BETWEEN)入圍最佳紀錄短片,成為首部入圍奧斯卡的台灣紀錄片。本片由CNEX出品與製作,以導演的第一人稱視角,講述金門地處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特別之處,將遊客和當地人的生活編織在一起,也帶出兩岸之間的局勢。
在2024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之後,諾魯隨即與我國斷交,並表示此舉是基於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與一中原則,然而諾魯並沒有清楚的表示出「一中原則」的內涵。
總統大選,賴清德確定接任下屆總統,但是股匯雙殺,國人信心動搖。外資警告,區域安全不穩定,兩岸關係不睦,影響投資信心,將導致資金外流,重創台灣經濟。若能穩定兩岸關係及區域安全,領導人摘除「最危險朋友」大帽子,才能再創經濟發展新契機。
本(1)月15日,2024選後首個交易日,全民期待的「慶祝行情」,開盤一度上漲破百點,即開始下殺,收盤僅漲34點,16日重挫近2百點,17日再下跌185點,摜破季線,收在17161....
上週六,台灣選民讓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三連勝,該黨宣稱,台灣已是事實上與中國不同的獨立政體,並且應該保持這種狀況。投票結果表明,台灣人民不把中國的不祥警告——讓危險的台獨主義者賴清德在大選中獲勝 可能引發戰爭 ——當回事。
總統大選已落幕,新政府必須要立即面對一些攸關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沒有等待的本錢。台灣去年經濟成長率只有約百分之一點五,表現並不理想。今年雖然已由谷底回升,情勢有所改善,但幅度及速度均不會太明顯,成長動能仍然不足;未來政府應以經濟民生為主軸,力拚經濟反轉。
2024世界經濟論壇(WEF)刻正於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時值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如風起雲湧,俄烏戰爭及以巴衝突未歇,又有紅海危機升高、朝鮮半島問題不斷,以及台海局勢選後急遽升溫等,讓全球政經前景陰霾籠罩。選前彭博社分析指出,一旦台海爆發戰爭,代價恐高達10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總統大選甫結束,賴蕭配勝選,民進黨繼續執政,台海危機再度浮上檯面;諾魯宣布與我斷交,邦交國僅剩12個,兩岸經貿浮沉堪憂。
今年總統及立委選舉期間,社群平台充斥各類訊息,其中有不少遭指控為錯假訊息,法務部調查局於大選後立即成立「認知戰研究中心」,並指出境外敵對勢力加強對我認知作戰,因此將針對敵對勢力散布的錯假訊息,進行防範、反制。在野黨則認為,台灣已有《反滲透法》管控相關情勢,法務部成立這類機構,有侵犯言論自由之虞。
朝鮮與韓國兩國關係在近日出現大幅搖擺,雖然過去朝鮮將韓國視為「頭號敵對國」,威脅以核武器將其「消滅」,但仍與韓國持續進行對話,討論朝鮮半島統一議題。但日前(16日)朝鮮《勞動新聞》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於「最高人民會議」上明確界定現今的南北韓關係,要求修改憲法、拆掉統一紀念碑等,路透社引述韓國軍方表示,週日(14日)朝鮮自平壤地區發射導彈,日本防衛省表示或許是高超音速導彈,此時美日韓三國一連舉行3天(14-17日)海上大型聯合軍演,嚇阻朝鮮及中國意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