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中國經濟的真實面貌無疑是當今地表上最大的懸念,在中美競爭與衝突的過程中,台灣媒體高度倚賴歐美媒體的訊息,鋪天蓋地報導中國地產開發商倒債危機。

中國代表在會中以口頭方式關切我國限制大陸貨品進口措施,陳正祺也回應說明,我國加入WTO時,中國並非WTO會員,因此未能依據WTO規定,就彼此的貿易體制及措施進行協商,「並未違反WTO規範」,且我國認為兩岸同屬WTO會員,相關貿易問題可循WTO規範及機制處理,我方願與中方依循WTO規範在WTO架構下協商,處理雙方貿易爭議問題。

「拜習會」據傳將於15日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舊金山峰會場邊舉行,美國新聞網站《Axios》8日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獨家報導說,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會上宣布重啟軍事溝通管道;拜登政府希望進一步穩住美中關係,降低發生軍事誤解的危險。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台灣一直擔心認知作戰、聲討中共同路人;真正危機是偽美國同路人,散播不實言論,把台灣推向險境。我們如果沒有打敗敵人的能耐,自己就要控制,不要期待老大撐腰。備戰導向的參選人,會重蹈內唐亞胡覆轍,引導台灣走向戰爭;強調避戰,才能以和談開啟兩岸和解,迎向台灣長期和平。

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合辦的「余紀忠講座」,10月31日邀請吳玉山院士進行演講,演題為「烏俄戰爭對台灣的啟示:比較、互動與示範」,吳院士以烏俄戰爭為本,從三個角度切入來看烏俄戰爭對於海峽兩岸以及世界主要國家所起的示範作用,藉此避免臺灣陷入戰爭的泥淖,善盡台灣為世界公民的社會責任。

以巴爆發戰爭,對全世界均有深遠影響。以巴戰爭對台灣的啟示是,加強和談才能避免戰爭。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表示,願意在基於互利、尊嚴、對等、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創造和平共榮。但有這些前提,雙方很難溝通。

台灣這個被《經濟學人》喻為世界上最危險地區,需要的是務實可行的避險策略,而非美好但不切實際的詞藻願景。兩岸經濟協議的延續,意味著兩岸經貿持續合作的可能;或許這並非理想情境下的最佳選擇,但卻是基於理性的最務實判斷。因此,無論大陸延長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的原因為何,對台灣來說,都將是重新省視與思考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