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

中共 「三中全會」將於18日結束,而會議是否有提振經濟等有關措施,引發關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代理院長王健全認為,大陸整體改革基本是走在社會改革、左傾政策跟共同富裕等方面。他分析,大陸接下來會面臨5至10年的結構調整,未來10年其經濟活力也會慢慢降低。 他提醒,若大陸經濟持續弱化對台灣經濟和 台商 會造成衝擊,尤其台灣許多傳產仍以大陸為主要市場,台灣必須分散生產代工基地的市場。

國策院18日上午舉辦「...

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哲學所教授楊儒賓17日在「兩岸文化議題」小型工作坊演講時指出,當前社會在思考台灣問題時太從台灣視角來談,認為台灣問題跟中國大陸沒有關係,這樣的說法在歷史情感或法理上有問題,只對台灣內部有效。他認為,兩岸問題如果不想用極端的暴力解決,台灣需要放在中華的格局下思考自己的定位。

美國共和黨將於7月15日至18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2024年黨綱草案在8日先出爐,當中預告「川普2.0」的經貿政策,包括將撤銷中國的最惠國待遇,禁其購買美國房地產及各項產業,並避免進口中國製電動車。但這份草案中未見有關台灣的立場宣示,是40年來首見。

 科法斯1月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3%,4月調高至3.3%,6月維持3.3%的預估不變。科法斯並分析指出,台灣經濟面對五大風險,包括兩岸政治關係、兩岸經濟關係、對大陸直接投資下降、長期經濟挑戰及能源安全問題。科法斯北亞區經濟學家譚俊譽(Junyu TAN)表示,今年以來,台灣經濟內需平穩且外銷回溫,整體呈現由「外冷內溫」轉化為「內外皆溫」的格局。

歐盟(EU)委員會決定對中國生産的純電動汽車(EV)提高關稅。該委員會指出,中國生産的EV利用中國政府的補貼進行了不正當低價銷售,但實際上,歐盟在從中國進口的EV中,有6成是美國特斯拉和法國雷諾等歐美廠商的産品。中國正在討論對歐洲産品徵收報復性關稅,貿易方面的緊張局勢有可能加劇。

中國國防部長董軍2日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表示,「和平統一」的前景,正遭到台獨分子和外部勢力破壞。董軍警告,「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

中國大陸31日突然宣布6月15日起,對產自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我們的人民跟產業,並適時地向國際社會透過正常管道表達我們的反對。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表示,會儘速啟動相關措施協助業者減少衝擊。

繼上周大陸對台軍演後,大陸財政部昨(31)日公告,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協定稅率,按大陸現行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