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基金會走訪台東三天,旅途中路經池上鄉辦訪當地回鄉的小農,聽他們在天氣越來越熱情形下,產量驟減的艱辛;抱怨歸抱怨,在這片土地長大的這群人,還是堅持著對友善生態的工法,要為下一代的未來,留下一片能坐看雲起時的淨土。

不僅招生政策應根據人口趨勢來決定,提升人口質量也是一項挑戰,但質量的優劣並不容易判斷,通常依賴國際的評比,而近幾年來我國大學排名乏善可陳。教育部不是不知道問題,而是討好當下、缺乏遠見,因而錯置了資源。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強調,為了防疫,民主可以部份暫停,但四權一體的集體失能,無助於民主防疫,卻有害於憲政民主;病毒要監控,對權力亦然。

疫情間,染疫數絕對超過官方的確診數,死亡數也是;不過政府不須過於在意,而應多關心「不明超額死亡」!一旦能對病毒、疫苗、人口特殊性與死亡的關聯有進一步了解,應有助於下一步的防疫策略,減少讓生命因疫情而提早結束。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強調, 改革都需要央行的高昂意志與毅力,方能有成。此外,對全部準備金支付利息,以及現階段擬引導隔拆利率與政策利率同步提升,勢必需要央行發行大量定期存單,以收回充斥於市場的過剩資金。這兩項動作都將嚴重衝擊央行的盈餘,因此,也有賴 行政院 與 立法院 降低對央行的盈餘繳庫要求,方屬可行。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指出,正由於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脫節,因此經濟學術界與金融業界都認為央行的利率調整只具有宣示政策方向的作用,欠缺實際效力與公信力。問題的癥結是,央行在調整政策利率之後,並未積極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發行或收回央行定期存單)來調節市場資金,進而引導市場利率作同方向、同幅度的調整。

新冠疫情一波接一波,政府基層人員勞於奔命已快三年的時間,雖這一切終將過去,但在世界慢慢走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期,我們又該如何檢討與反省?一起看看馬英九前幕僚,同時也是公衛專家的葉金川,有怎樣的觀點。

編按:民進黨政府主打台美關係友好,而顯少看見兩岸溝通,無礙將台灣推上烽火前線。拜登近日更對外高調承諾,會軍事介入防衛;拜登對防衛台灣的三次發言,是故意失言?王健壯教授提出質疑,寄希望於美國的變與不變,難道是台灣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