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輔大、台科大等學校學生一起參與。與會講者包含:余紀忠基金會董事史欽泰、工研院副總余孝先、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陽明交通大學教授林一平,台大教授李宏毅,幾位講者在下午展開精采對談;晚間則由政大傳播學院前院長郭力昕接棒,與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前華新麗華不鏽鋼事業群總經牛繼聖、台大新研所副教授蔡蕙如,帶領學生一同討論。

近期觀察COP29會議回歸自然的倡議,仍是雷聲大雨點小,面對氣候調適、減緩,自然解方,台灣相對於那些還要祈求別人幫助的未開發中國家, 因及早為減緩、調適布局,尚有因應的實力,這些實力多緣自於今天出席的老師們,在永續發展上的契而不捨。 氣侯變遷與台灣環境議題的追蹤,基金會走了三、四十年,仍一直在走。我們每年聚集、追蹤、整理相關的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注入,作歸納、也提出建言反思,今天好朋友們的聚集,是傳承、是感動。

COP29倡議全球推動永續,重申重視自然生態、環境健康的重要。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淨零絕非僅單靠政府制度及企業投入就可以達成。我們必須更進一步重新反思人與土地、自然的親密關係。同時,加強「能力建構」更是氣候變遷調適工作重中之重, 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經年推動公務體系的能力建構,希望依據調適行動方案,滾動式的盤點、整合、修正,優化氣候變遷運作,適度調整現有規章制度進行,與在地公民共進,這是攸關全民的「社會工程」。 基金會秉持初衷,與氣候變遷署合辦研討,承繼先進們多年的投入,追蹤氣候治理,喚起大家擔負責任、見諸行動!

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合辦的「余紀忠講座」,今年特別邀請莊炳湟院士擔任主講人,演講題目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hind and Beyond the Fad 人工智慧熱潮的台前幕後〉,本次講座包括三個子題,人工智慧的記算模式基礎、何為生成式人工智慧、如何思考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異同短長。期望藉由此次講座,幫助大眾深入理解人工智慧科技的正確內涵。

數位發展下的社會,影響生活,個人與科技已經脫離不了關係;數位時代中的AI配套的基礎建設,我們還在起步,人工智慧基本法在歐美也如火如荼地正爭相研擬、修正、推進,在眾說紛紜的AI競爭力中有焦慮也急迫,立法的推動與人才的培育是當下應正視的主題。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產業趨勢與社會脈動,過去幾年從【監控資本主義揭開數位時代】研討會出發,每年辦理數位相關研討會;這次更是難得集結了來自產、官、學、政界的領袖菁英,深入探討 AI 對產業轉型的挑戰、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及立法的抉擇與未來方向。

從數位浪潮到AI衝擊,余紀中文教基金會長期關注科技革新對社會與產業之影響,11月23日舉辦【從數位到AI時代的影響與方針】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多位專家學者,針對不同層面深入剖析、對話,一同探討未來的因應之道。

余紀忠基金會近年來關注數位時代發展趨勢,在成大副校長郭耀煌老師的策劃下,以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監管與法律制定、教育與人才培育,三大面向探討AI時代未來機會和挑戰,集結產、官、學不同領域專家學者,與社會大眾共同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