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外交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本月一日舉辦四十周年慶祝晚會,正在台灣進行訪問的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與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共同出席。波頓也在會中強調,台灣正受到來自中國的越來越嚴重的軍事威脅,應該更加融入國際集體防衛結構,以降低中國發動侵略的可能。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6日應約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電話,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雙方就中烏關係和烏克蘭危機交換了意見,並表示將派出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赴烏克蘭等國訪問。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札哈洛娃(Maria Zakharova)評論此事時表示,莫斯科注意到北京準備建立解決烏克蘭衝突的談判進程。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20日發表演說,表示美中關係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賽局,美中經濟體脫鉤的結果將是災難性的;美國尋求與中國大陸建立健康的經濟關係,同時堅定捍衛國家利益與人權價值觀,但在國家安全問題上不會妥協,即使是犧牲經濟利益。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約25家美國國防工業承包商將在5月派員訪問台灣,討論聯合生產無人機與彈藥的相關事宜,促進美台國防工業合作。

隨著兩岸交流回溫,台灣工商界近期也陸續訪中。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 10 日在京會見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一行。劉兆玄表示峰會願深化兩岸產業合作,促進融合發展。

法國總統馬克宏結束為期三天的中國訪問行程,接受政治新聞網站 Politico 專訪,提到歐洲應降低對美國的依賴,抵擋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避免因台灣議題捲入中美對抗,此一發言引發西方各界議論。

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5日開始在北京展開與中國領袖習近平一系列三方會談,外界預估,會談結果可能會為緊張多年的歐盟與中國關係確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