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馬克宏稱歐洲不應成為美國追隨者 IPAC聲明:不代表歐洲

法國總統馬克宏結束為期三天的中國訪問行程,接受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專訪,提到歐洲應降低對美國的依賴,抵擋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避免因台灣議題捲入中美對抗,此一發言引發西方各界議論。

馬克宏稱歐洲應脫離美中角力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訪中回程於總統專機上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強調歐洲要戰略自主,不應成為美國附庸。馬克宏在專訪中說:「歐洲人面臨的問題在於:加速台灣(危機)對我們有利嗎?沒有。更糟的是歐洲人自認應該在這個議題上成為追隨者,根據美國的節奏和中國的過度反應做調整。」

馬克宏表示:「自相矛盾的是,在克服恐慌後,我們相信我們不過是美國的追隨者。歐洲人該回答的問題是,加劇台灣問題危機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不,最糟的是認為我們歐洲人必須在此議題上做追隨者,受美國議程及中國過度反應影響。」

陪同馬克宏訪中的法國官員指出,馬克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時「熱切」討論台灣問題,比起美國甚或是歐盟,馬克宏似乎採取更具和解意味的方式。

歐議員連署:馬克宏不代表歐洲

偕同馬克宏訪中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周四在北京與習近平會面時說:「台海穩定最為重要,威脅動武改變現狀是不被接受。」但馬克宏指出:「歐洲人連烏克蘭危機都解決不了,我們怎麼能就台灣問題信誓旦旦地說:『當心,如果你們有什麼不當之舉,我們的馳援就到』?要是你真想升高緊張局勢,就這麼做吧!」

對此,30多位「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國會議員11號發出聯合聲明,強調馬克宏的涉台言論不代表歐洲,且將盡力確保北京對台灣的進犯立場會從國際社會上收到它應得的敵對回應。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昨天的評論文章便批評,「沒人想要台灣危機,但要避免,就需要可信的威嚇力…他無用的評論將會破壞美國和日本在西太平洋對中國的威懾」。

 

(圖片來源:美聯社)

相關新聞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OPEC產油國組織以及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本週均發佈了月石油統計數據。...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的發言,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用不恰當的表達方式予以反擊,雙方持續交鋒。...
日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國會答辯引起中日關係緊張,迅速點燃中日之間新一輪的外交烽火,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斬首」威脅,更讓北京的「...
在歷經數月艱難談判後,韓國總統李在明於週五(14日)宣布,已與美國就雙邊關稅與國家安全達成最終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韓國承諾向美國投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