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IFJ 委託三位澳大利亞媒體學者對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工作者作調查採訪,其證言顯示中國花大氣力建立了一整套國際媒體基礎布局,並在全球抗擊疫情期間投入使用。報告還指出,中國把這些對外宣傳工作和「疫苗外交」捆綁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項目中,以確保受惠國在聯合國會議等場合支持中國、讚揚中國。
編按:上月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倪炎元於4月6日下午病逝,享壽63歲,在銘傳大學服務三十年,為學校創造許多機會與歷史,深受同事與學生們的喜愛。今日(7日)前中國時報駐華府特派員傅建中病逝華府,享壽83歲,派駐華府超過30年,見證台美關係發展。
跨國網路平台應否向新聞媒體付費,已在全球多國陸續立法並引發討論,朝野立委、學者和業界都呼籲政府介入,立委並點名公平會或將成立的數位發展部為主管機關並研議提出專法,政府高層昨表態,若要立相關法律,依行政院推出的第一階段組改中,在網際網路治理上,是規畫由國家通訊播委員會(NCC)負責管理。
數位時代到來,全球資訊交流快速的同時,社會沒有走向理想中的多元包容,反而意識形態升起,趨於兩極。這樣的環境如何形成?我們又該如何自處?讓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來分享他的觀察與論點。
澳洲日前通過立法,要求數位平台為刊登新聞內容付費。多位立委今天質詢時詢問台灣是否會跟進,公平會主委李鎂說,這個議題涉及面向廣泛,國際間對此還沒有共識,公平會會先觀察分析、研究,目前都還在了解階段。
澳洲一名資深議員今天表示,儘管澳洲政府強制Alphabet Inc旗下谷歌(Google)及臉書公司支付費用予新聞媒體的法案引起這兩大科技巨頭反彈,政府仍不會妥協。而澳洲總理莫里森 (Scott Morrison) 周六 (20 日) 表示,在 Facebook 禁止澳洲用戶分享新聞而導致緊張之後,目前已經重回談判桌
上周四(2月18日),數百萬澳大利亞人一覺醒來,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臉書(Facebook):沒有任何新聞的版本。 一夜間,臉書禁止澳大利亞用戶在平台分享或查看新聞內容。澳洲草擬法案讓科技巨頭為新聞內容付費,臉書做出了這一回應。臉書在短短幾年成為許多用戶獲取新聞的平台。它對一些新聞編輯室的編輯和招聘決定發揮著巨大影響,使其被描述為 「不在場的編輯」。它究竟如何鞏固自己作為全球一大新聞源的地位
澳大利亞的做法非但沒有提供一種重新平衡在線新聞盈利的模式,反而突顯出利用立法手段解決這一問題時可能遭遇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