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影響下的憂鬱世代 兒盟:近九成兒少出現社群恐慌

編者按:

網路發達的今天,虛擬社交已成日常,但也衍伸出不少現象,近年來「社群恐慌」問題(Fear of Missing Out,FoMO),在青少年族中發酵,有高達9成的人曾有任一項社群恐慌狀況。兒福聯盟針對此現象,於22日舉行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調查發表記者會,揭露新興社群平台對兒少的影響。在社群媒體的侵蝕下,下一代是否有辦法維持身心平衡,值得持續關注!

過度依賴網路社群 引發身心恐慌

兒福聯盟針對兩千名青少年進行「台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FoMO)調查」發現,已有86.9%兒少曾有任一項FoMO狀況,遠高於美國成人比例(其24-27歲年齡層最受FoMO影響,比例為69%);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有66%的兒少認為「在網路上交朋友比在現實生活中交朋友容易」,但有26.5%的兒少曾遇過網友提出特殊要求,較2020年增加6.3%。。

社群恐慌造成的焦慮感,會讓人持續想得知他人的動態、行蹤,陷入與對方比較的心態,也會因為害怕錯過各類訊息的心境下,不斷想與社會或大眾聯繫,反覆查看社群並增加使用時間,致使23%的孩子表示,已產生像孤單、自卑等負向情緒。

兒福聯盟政策中心資深主任李宏文表示,網路世界雖然擴展了孩子們的視野和交友圈,但長時間在虛擬世界中進行社交活動,各項網安危機也伴隨而來,根據兒盟調查,每4位孩子就有超過1位曾遇過網友對他們提出如交往、見面甚至是傳私密照等特殊要求,兒少若無判別能力去拒絕配合,人身安全堪慮。

隱私遭全面侵犯 家長應以理解關心代替責罰

而近來的新興社交軟體的「Zenly」,約每3位年輕學子就有1人下載使用(33.4%),李宏文說,這款兒少趨之若鶩的社交app,準確的定位功能可即時顯示使用者位置、手機電量等,不但讓兒少隱私無所遁形、陷入加與不加的友情兩難,有社群恐慌的孩子一旦接觸Zenly,焦慮、失眠等負向情緒也會比未使用者來得高,調查還發現,使用「Zenly」的兒少遇到網友提出特殊要求的經驗(36.8%)竟比其他未使用兒少多了近一倍(22%)。

李宏文表示,兒盟整理了國際通用的社群恐慌(FoMO)的檢測表,提供家長和兒少下載使用,讓親子有自覺地理解自己網路使用和被影響情形。兒盟也呼籲網路社交平台業者應提供警語並告知求助管道,業者也應提供並宣導兒少求助管道及檢舉機制。

醫師則建議,生活中隨時留意孩子的身心狀況,當出現暴躁、易怒,或常常睡不好、有黑眼圈等狀況時,應盡速帶孩子就醫。她也回應本報記者提問分享成功案例說, 有位母親意識到女兒有相關症狀,便帶她就醫;雙方最後透過親子諮詢等方式治療下,互相理解、各退一步,讓情況有明顯改善。

相關新聞

我國自民國53年起開辦「所得分配調查」,這份調查已持續60年,而有關「財富分配統計」遲至民國80年開辦,就此一次,相隔30年,...
520新政府上任,台灣經濟未來四年發展將正式開啟新的篇章。基於「執政百日決定政權成敗」的政治智慧,社會因此關注新行政團隊在上任前三個月,...
賴清德政府的內閣新人事政務副首長出爐!有留任有新秀。其中經濟部主管外貿的政次陳正祺留任,至於原政次曾文生據悉將會專任台電董事長。...
中央銀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紀錄摘要出爐,外界解讀貨幣政策基調為「鴿中帶鷹」;除有理事稱「市井小民對物價上漲相當有感」、「...